近十来随着我国钢产量的迅猛增加,钢结构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我国却也是一个地震多发国,2008年汶川地震给我们带来深重的灾难,因此,深入地进行结构的抗震研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通过对钢结构性能的总体分析,借鉴国外钢结构体系工程实例,讨论了钢框架结构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住宅的抗震性能及其适应性。以下就是土木毕设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有关钢框架结构参考文献50例。供大家学习。
参考文献一
[1]冯程远,李国强,蒋彬辉. 钢材高温材性模型对火灾下钢框架结构倒塌模拟的影响研究[J]. 工程力学,2019,36(12):24-36+78.
[2]甘丹,周绪红,周期石. 交错桁架钢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现状[J]. 建筑钢结构进展,2019,21(04):1-10.
[3]康婷,许高娲,欧进萍. 承载-耗能铰节点装配式钢框架结构抗震弹塑性分析[J].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8,38(06):43-51.
[4]贾明明,周洲,吕大刚,杨宁. 摇摆桁架-钢框架结构的刚度比需求及地震响应分析[J]. 工程力学,2018,35(10):66-74.
[5]宁海勐. 防屈曲支撑钢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8.
[6]董志骞,李钢,李宏男. 多层中心支撑钢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简化评估方法[J]. 建筑结构学报,2018,39(05):1-9.
[7]谢甫哲,舒赣平. 平面钢框架结构抗倒塌动力试验研究[J]. 建筑结构学报,2016,37(12):144-152.
[8]杨宁. 采用摇摆桁架和BRB的钢框架结构地震失效模式优化与控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
[9]陈诚. 空间钢框架结构的地震易损性分析[D].东南大学,2016.
[10]张士兵. 装配式集成房屋设计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6.
[11]吴浩. 结构非线性时程分析输入地震波选择方法[D].大连海事大学,2016.
[12]刘学春,林娜,张爱林,徐阿新. 梁柱螺栓连接节点刚度对装配式斜支撑钢框架结构受力性能影响研究[J]. 建筑结构学报,2016,37(02):63-72.
[13]丁阳,宋骁然,师燕超,李忠献. 考虑节点影响的钢框架结构连续倒塌分析[J]. 建筑结构学报,2015,36(12):11-18.
[14]王静峰,叶慧君,李金超,侯和涛. 填充节能复合墙板钢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J]. 建筑钢结构进展,2015,17(06):35-43.
[15]徐龙河,吴耀伟,李忠献,滕军. 基于性能的钢框架结构失效模式识别及优化[J]. 工程力学,2015,32(10):44-51.
[16]连鸣,苏明周,李慎,田小红. Y形偏心支撑高强钢框架结构抗震性能振动台试验研究[J]. 建筑结构学报,2015,36(08):24-31.
[17]张艳霞,叶吉健,杨凡,陈媛媛. 自复位钢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动力时程分析[J]. 土木工程学报,2015,48(07):30-40.
[18]涂贵强. 钢框架结构受力状态及失效准则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
[19]郑山锁,代旷宇,孙龙飞,杨威,李文勇,田微. 钢框架结构的地震损伤研究[J]. 地震工程学报,2015,37(02):290-297.
[20]白久林,杨乐,欧进萍. 基于等损伤的钢框架结构抗震性能优化[J]. 工程力学,2015,32(06):76-83.
[21]刘梅. 摇摆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5.
[22]刘学春,徐阿新,孙超,张爱林. 高层装配式斜支撑钢框架结构设计研究[J]. 建筑结构学报,2015,36(05):54-62.
[23]程洋. 酸性大气环境下锈蚀钢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及地震易损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
[24]王晓飞. 酸性大气环境下多龄期钢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及优化设计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
[25]庞见. 钢框架结构的火灾模拟及有限元分析[D].天津理工大学,2015.
参考文献二
[26]李慎. 高强钢组合K形偏心支撑钢框架结构抗震性能与设计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
[27]徐强. 既有与改进节点形式的钢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评估[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
[28]丁阳,李浩,师燕超,李忠献. 基于子结构的钢框架结构抗连续倒塌性能快速评估方法[J]. 建筑结构学报,2014,35(06):109-114.
[29]惠丽洁. 自复位防屈曲支撑及其钢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
[30]周晓慧. 基于ANSYS的钢框架结构地震作用分析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4.
[31]刘璐. 可更换耗能梁段偏心支撑钢框架结构的研究[D].广州大学,2014.
[32]赵广军. 钢框架结构延性节点塑性铰外移的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
[33]莫德秀. 自复位钢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4.
[34]程伟. TLBO算法的改进及其在桁架及钢框架结构优化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4.
[35]刘超. 设置金属阻尼器的高层钢框架结构减震性能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4.
[36]张建兴. 多层钢框架连续倒塌性能和设计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13.
[37]杨乐. 钢框架结构地震失效模式与整体抗震能力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38]王勇. 钢框架结构中2×2区格连续混凝土板抗火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39]吴明磊. 装配式钢框架—节能复合墙板结构体系的滞回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3.
[40]王宁. 基于抗震设计和构造改进的钢框架结构抗倒塌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13.
[41]陈玉珠. 多层框架结构住宅抗震性能的对比分析[D].重庆交通大学,2013.
[42]董可. 地震作用下钢框架结构的动力性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
[43]马慧敏. 钢框架结构的连续倒塌动力响应分析[D].山东建筑大学,2013.
[44]胡骁. 基于模块化设计的钢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
[45]黄冀卓,王湛. 钢框架结构鲁棒性评估方法[J]. 土木工程学报,2012,45(09):46-54.
[46]齐宝欣. 火灾爆炸作用下轻钢框架结构连续倒塌机理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2.
[47]李双蓓. 压电智能结构分析的新方法研究及其应用[D].广西大学,2012.
[48]薛强. 考虑二阶效应的钢框架抗震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
[49]吴燕燕. 室内燃气爆炸作用下钢框架结构动力响应与连续倒塌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12.
[50]丁阳,汪明,李忠献. 爆炸荷载作用下钢框架结构连续倒塌分析[J]. 建筑结构学报,2012,33(02):7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