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施工是建筑工程的主要内容,其建设规模较大,对于施工技术的要求较高。桩基础施工的质量,会对建筑工程的整体稳定性与安全性产生影响,因此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桩基础施工也存在较大的复杂性,应该加强对施工每一个环节的有效控制,降低工程项目的建设风险,促进其顺利竣工。加强对桩基础的科学处理,防止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以下就是土木毕设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有关桩基础参考文献50例。供大家学习。
参考文献一
[1]张坚,甘露,王修领,杨辉,候航. 地铁车站施工近接既有桥梁桩基础变形及地表沉降规律分析[J]. 公路交通科技,2018,35(08):94-105.
[2]王闯,彭祖昭,苟超,封坤,吴文彪,林辉. 盾构近接下穿群桩基础施工影响分区研究[J]. 土木工程学报,2017,50(S2):174-181.
[3]商允虎,牛富俊,刘明浩,吴旭阳,罗京. 多年冻土区桥梁工程桩基础服役期温度场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7,36(09):2313-2323.
[4]董爱民. 风电桩基础水平承载力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7.
[5]朱彦鹏,杨校辉,马天忠,李安民. 黄土塬地区大直径长桩承载性状与优化设计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7,36(04):1012-1023.
[6]冯君,张俊云,朱明,江南. 软土地层高承台桥梁群桩基础横向承载特性研究[J]. 岩土力学,2016,37(S2):94-104.
[7]梁发云,陈海兵,黄茂松,孙利民. 结构-群桩基础地震响应离心振动台模型试验[J]. 建筑结构学报,2016,37(09):134-141.
[8]张永亮,宁贵霞,陈兴冲,丁明波. 考虑桩-土相互作用效应的高速铁路桥梁桩基础抗震设计方法研究[J]. 冰川冻土,2016,38(04):1003-1011.
[9]杨敏,靳军伟. 桩基础与既有地铁隧道相互影响的研究进展[J]. 建筑结构学报,2016,37(08):90-100.
[10]聂爽. 基于ABAQUS的群桩基础沉降分析[D].吉林建筑大学,2016.
[11]吴意谦. 潜水地区地铁车站深基坑降水开挖引起的变形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6.
[12]王成华,高洋,李全辉. 冲刷条件下既有桥梁桩基础工作性状研究进展[J]. 铁道标准设计,2016,60(01):59-65.
[13]戴启权,钱德玲,张泽涵,佟国锋,杨远威,钱礼平. 液化场地超高层建筑群桩基础动力响应试验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5,34(12):2572-2579.
[14]张海彦. 盾构隧道施工对邻近桥梁桩基础的影响及风险控制值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
[15]梁鑫,程谦恭,陈建明,李良广. 采空区上方高速铁路桥梁群桩基础模型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2015,36(07):1865-1876.
[16]刘星,王睿,张建民. 液化地基中群桩基础地震响应分析[J]. 岩土工程学报,2015,37(12):2326-2331.
[17]郑熹光,何平,张安琪,李振东,刘喆,王秀英. 地铁施工对邻近桥梁桩基础内力影响分析[J]. 现代隧道技术,2015,52(03):110-118.
[18]龚维明,霍少磊,杨超,黄晓晖,过超. 海上风机大直径钢管桩基础水平承载特性试验研究[J]. 水利学报,2015,46(S1):34-39.
[19]刘培玲. 考虑土桩相互作用的高铁桥梁抗震性能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5.
[20]高广运,李绍毅,顾晓强. 列车运行引起高架桥群桩基础地面振动分析[J]. 岩土工程学报,2015,37(10):1751-1761.
[21]张永亮,宁贵霞,陈兴冲. 高速铁路重力式桥墩桩基础的抗震设计及研究进展[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5,34(S1):3518-3524.
[22]张礼财. 堆载作用下既有桥梁群桩基础承载特性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5.
[23]韩秋石. 盾构隧道下穿施工对既有桥梁桩基础的影响及其控制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5.
[24]秋仁东,刘金砺,高文生,邱明兵. 长群桩基础沉降性状的大比例尺模型试验研究[J]. 土木工程学报,2015,48(03):85-95.
[25]王睿,曹威,BRANDENBERG Scott,张建民. 地基固结和再固结过程中桩基础轴力与沉降计算方法[J]. 岩土工程学报,2015,37(03):512-518.
参考文献二
[26]张永杰,李侑军,赵明华,曹文贵,谢照俊. 高陡斜坡作用下群桩基础设计计算方法[J]. 中国公路学报,2014,27(10):84-92.
[27]史吏. 饱和地基动力响应及高架高速铁路环境振动研究[D].浙江大学,2014.
[28]蒋代军,王旭,刘德仁,夏琼. 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地基输电塔热棒桩基稳定性试验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4,33(S2):4258-4263.
[29]黄茂松,刘莹. 基于非线性运动硬化模型的饱和黏土桩基础竖向循环弱化数值分析[J]. 岩土工程学报,2014,36(12):2170-2178.
[30]李修虎. 桥梁桩基在岩溶地区的施工技术探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4.
[31]钟宝清. 基于AHP的价值工程在桩基础方案优选应用的研究[D].广州大学,2014.
[32]刘金砺,邱明兵,秋仁东,高文生. Mindlin解均化应力分层总和法计算群桩基础沉降[J]. 土木工程学报,2014,47(05):118-127.
[33]王睿. 可液化地基中单桩基础震动规律和计算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14.
[34]陈剑华. 岩溶强发育地区深桩基础施工关键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14.
[35]黄珏鑫. 邻近堆载对深厚软土地区高速铁路桥梁桩基内力与变位影响分析[D].中南大学,2014.
[36]李维洲. 跨海大桥深水桩基础防船撞能力及安全评估研究[D].长安大学,2014.
[37]杨伟良. 山区陡坡地段桥梁桩基础施工的安全评价及其防护技术[D].长安大学,2014.
[38]赵茂川. 多荷载耦合作用下近海风机桩基础疲劳分析[D].重庆交通大学,2014.
[39]张海超. 竖向荷载下群桩基础承载性能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4.
[40]郭世博. 地铁隧道开挖对邻近建筑物群桩基础的影响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4.
[41]穆彦虎,李国玉,俞祁浩,马巍,张青龙,郭磊,陈赵育. 热管措施下锥柱式桩基础传热过程及降温效果预测研究[J]. 冰川冻土,2014,36(01):106-117.
[42]赫中营,叶爱君. 群桩效应对砂土地基中高桩承台群桩基础抗震性能的影响[J]. 土木工程学报,2014,47(01):117-126.
[43]陈赵育,李国玉,俞祁浩,穆彦虎,郭磊. 青藏直流联网工程多年冻土区砼灌注桩基础长期热稳定性预测研究[J]. 冰川冻土,2013,35(05):1209-1218.
[44]路平,郑刚. 立交桥桩基础施工及运营期对既有隧道影响的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2013,35(S2):923-927.
[45]张永亮,陈兴冲,孙建飞. 桥梁群桩基础非线性静力计算模型及拟静力试验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3,32(09):1799-1806.
[46]尹平保. 陡坡段桩柱式桥梁桩基设计计算方法及试验研究[D].湖南大学,2013.
[47]张永亮. 铁路桥梁桩基础抗震设计方法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3.
[48]李光明. 高地震烈度软土预应力管桩(PHC)桩基础的抗震特性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3.
[49]董晓明. 基于黄土非均匀湿陷变形的桥梁群桩基础承载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3.
[50]陈景星. 高速公路梁桥加宽桩基础沉降差异控制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