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就是土木毕设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铁路路基参考文献50例。供大家学习。
参考文献一
[1]许健,牛富俊,李爱敏,林战举.季节冻土区保温法抑制铁路路基冻胀效果研究[J].铁道学报,2010,32(06):124-131.
[2]王俊生.地铁盾构隧道施工与运营对城际铁路路基沉降的影响[D].北京交通大学,2010.
[3]王仲锦,张千里,叶阳升.铁路路基填料分类深化研究[J].中国铁道科学,2012,33(02):13-20.
[4]张雷刚,刘晶磊,侯恩品,王一峰,冯桂帅.铁路路基填充屏障隔振效果的模型试验研究[J].铁道建筑,2017,(04):146-150.
[5]杜晓燕,常凯,令狐勇生,叶阳升,张千里.大西高速铁路路基冻胀分析及整治措施[J].铁道建筑,2017,(01):24-29.
[6]何建平,徐骏.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铁路路基岩溶土洞塌陷监测[J].铁道建筑,2016,(02):111-115.
[7]孔君凤,李银平,杨春和,尹栋梁,井文君,郑郧.盐穴储气库群地表铁路路基变形及运输安全评价[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31(09):1776-1784.
[8]饶有权,杨奇,聂如松.重载铁路路基低液限粉土动力变形特性试验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8,15(07):1714-1721.
[9]聂志红,焦倓,王翔.基于地统计学方法的铁路路基压实均匀性评价[J].中国铁道科学,2014,35(05):1-6.
[10]张明礼,温智,薛珂,樊姝芳,李德生.道砟层对多年冻土区铁路路基水热影响监测与分析[J].铁道学报,2017,39(04):94-100.
[11]张云龙.冻土区铁路路基GPS一机多天线远程监测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北京交通大学,2013.
[12]聂如松,冷伍明,杨奇.铁路路基质量检测试验对比分析[J].铁道学报,2015,37(01):91-96.
[13]刘笑.木质素改良粉质铁路路基土力学特性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8.
[14]何鑫.新建东都—平邑铁路路基下伏采空区注浆效果检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
[15]张明礼,温智,薛珂,樊姝芳,高樯.多年冻土地区铁路路基水热过程研究[J].铁道学报,2017,39(10):126-133.
[16]申文军,周文皎,魏少伟,郑云浩,张学.山区铁路路基边坡溜坍典型模式剖析及风险评价[J].铁道建筑,2019,59(12):105-108.
[17]龚哲.岩溶区复合梁板式桩板结构在铁路路基中的应用与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
[18]王博文.采用填料改良及地基处理的高速铁路路基施工技术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7.
[19]陶智亮.铁路路基车载GPR剖面翻浆冒泥识别技术[D].西南交通大学,2018.
[20]刘涛.在铁路路基上施工钻孔灌注桩的关键技术[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5.
[21]王辉.轻轨隧道开挖引起的铁路路基与边坡等构筑物爆破地震效应及其控制[D].湖南科技大学,2015.
[22]林向东.瑞雷面波法在铁路路基压实度检测中的应用及理论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5.
[23]余翔.宝兰客运专线水泥改良黄土铁路路基填料特性试验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7.
[24]张申洁.城际铁路路基沉降观测分析与整治[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9.
[25]许阳.多年冻土对铁路路基的动力响应研究[D].烟台大学,2014.
参考文献二
[26]王希云,牛乐乐,苏谦,邵康,刘凯文.螺旋钢桩加固既有铁路路基与边坡技术[J].铁道建筑,2019,59(06):97-100+122.
[27]于江伟.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铁路路基稳定性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8.
[28]刘晓贺.季节性冻土区铁路路基保温强化层试验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9.
[29]穆文辉.青藏铁路路基冻土病害的检测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
[30]胡涛.侯马—月山铁路路基水害特征及防治技术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5.
[31]杨三资.盾构隧道小角度斜交穿越铁路路基变形影响规律分析[J].科学技术创新,2021,(19):158-161.
[32]赵建斌,汤宇,彭学军,凌涛,罗舟.铁路路基基床底层包芯土填筑施工技术——以和若铁路为例[J].工程技术研究,2021,6(20):49-50.
[33]王永.铁路路基智能压实控制技术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8.
[34]雷朋涛.高寒地区铁路路基综合监测技术研究[J].铁道勘察,2020,46(06):94-97.
[35]郭薇.铁路路基表面沉降监测系统光斑中心定位方法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9.
[36]徐旭,薛彦雨,张振雨,牛建鑫,张文涛.富水粉砂层铁路路基注浆加固体力学特性及沉降规律研究[J].城市建筑,2021,18(24):178-182+198.
[37]陈秀涛.振动荷载下铁路路基细粒土地基动力响应特征研究[J].路基工程,2021,(04):110-113.
[38]胡国伟.铁路路基下沉病害原因及注浆加固处理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21,6(17):183-184.
[39]侯彦东,叶泽国,周凤玺.基于强度折减法和冻融界面理论的块石护坡铁路路基稳定性分析[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20,18(05):67-73.
[40]刘振宇.铁路路基边坡浅层溜坍规律及其雨量预警值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9.
[41]张志飞.对铁路路基施工质量的控制与研究[J].产品可靠性报告,2023,(01):77-79.
[42]殷飞.铁路路基翻浆冒泥原因分析与整治措施[J].铜业工程,2021,(01):96-98.
[43]罗强,冯桂帅,张良,蒋良潍.铁路路基动力测试数据分析实验教学设计[J].实验科学与技术,2021,19(03):39-45.
[44]秦旗.基于美标体系的冻土区铁路路基设计研究[J].铁道建筑技术,2021,(11):50-55.
[45]郜君伟.地质雷达在岩溶区铁路路基与隧道病害探测中的应用[J].建筑技术开发,2021,48(22):113-115.
[46]肖旺.京广铁路路基覆盖型岩溶塌陷整治关键技术[J].路基工程,2021,(06):210-214.
[47]李明,曹博,白朝能,索俊峰,刘尧江.BIM技术在铁路路基防护中的应用[J].建筑,2022,(02):78-80.
[48]刘振华.铁路路基石灰改良利用土施工与试验方法[J].科学技术创新,2022,(14):132-135.
[49]陈斌.铁路路基桩筏基础承载力与沉降特性研究[J].现代交通技术,2022,19(02):87-92.
[50]魏洁.铁路路基道砟漫溢破坏分析与敏感性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