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土木毕设网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土木工程论文参考文献,供大家参考和借鉴!更多内容尽在参考文献栏目!
参考文献一
[1]王华昆,高婧,陈兰英.面向工程应用的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一体化课程体系设置及教学方法创新[J].高教学刊,2023,9(35):107-111.
[2]熊哲,李丽娟,何嘉年.基于OBE理念的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课程PAD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3,9(35):134-137.
[3]孙有铭.土木工程造价管理和工程概预算[J].大众标准化,2023,(22):89-91.
[4]周学磊.大型土木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监测管理研究[J].黑龙江科学,2023,14(22):153-155.
[5]马佳星,谢含军,周朝阳,蒋建男.人工智能在土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进展[J].黑龙江科学,2023,14(22):127-129.
[6]毛佳佳,杨庆生,曹东兴,雷钧.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工程力学课程“3+3”双主体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3,9(34):48-51.
[7]杨扬,刘海苹,王丽荣.新工科视域下产教融合育人模式探索及实现途径研究——以黑龙江工程学院为例[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12):10-12.
[8]黄俊.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裂缝的施工处理技术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3,(33):133-135.
[9]马建平,杨冲.土木工程施工中边坡防护技术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3,(33):196-198.
[10]刘宝丽.同频共振产研融合方能比肩而立[N].兰州日报,2023-11-20(008).DOI:10.28556/n.cnki.nlzrb.2023.003070
[11]王子佳,韩玲.绿色建筑材料在装配式结构中的应用及展望[J].绿色建筑,2023,(06):101-103+107.
[12]鲍玖文,王立成,张鹏,万小梅,崔祎菲.新工科背景下土木类专业硕士学位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J].高教学刊,2023,9(33):51-54+59.
[13]李秀君,彭斌,宋明洋.新时代“双碳”背景下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J].高教学刊,2023,9(33):12-15.
[14]王雪帆,徐能雄,张彬.新工科背景下香港大学土木工程课程设计的思考[J].山西建筑,2023,49(22):196-198.
[15]张飞.土木工程施工中节能绿色环保技术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3,(32):193-195.
[16]罗冬梅,刘慧芬,陈舟,王英涛,陈泽鹏.“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传统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41(06):1-5.
[17]龙春林.《浙江海岛常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书评[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32(04):97.
[18]眉山公交[J].城市公共交通,2023,(11):57.
[19]未晓丽,李星,梁谦,程建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赋能课程思政的创新与实践[J].学周刊,2023,(34):9-12.
[20]冯遥,强裔.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控制[J].砖瓦,2023,(11):116-118+121.
[21]李皓轩.人工智能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2023,(11):63-67.
[22]王宁睿.结构健康监测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英文)[J].施工技术(中英文),2023,52(21):33-40.
[23]王振山.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高校土木专业教学的应用与探索——评《土木工程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发展研究,2023,43(21):86.
[24]潘毅,张兰林,刘方琳,张昊宇.教具在建筑结构抗震教学中的应用[J].高等建筑教育,1-9.
[25]吴蕾,张孔生.院士建言扬州建筑业高质量发展[N].扬州日报,2023-11-08(005).
[26]李志强,戚柳燕,王鹏.“新工科”背景下民办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黄河科技学院学报,2023,25(11):83-85.
[27]周强,李志国,马存明,李明水.基于虚实结合的“土木工程抗风”实践教学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3,(45):87-90.
[28]张果.基于BIM技术改进土木工程造价和招投标流程[J].中国招标,2023,(11):138-140.
[29]徐雯凌,宋利文,张云.应用型人才培养视域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模式探究[J].才智,2023,(31):69-72.
参考文献二
[30]寒烟翠.伶仃洋上造桥大海深处“穿针”——港珠澳大桥背后的高校力量[J].求学,2023,(21):19-24+68.
[31]江西理工大学——有色冶金人才摇篮[J].中国有色金属,2023,(21):2.
[32]高小建,陈铁锋.“混凝土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3,(44):62-65.
[33]潘毅,赖馨粤,林拥军,郭瑞.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信息技术大赛为例[J].高等建筑教育,1-9.
[34]牛中元.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与地基加固施工技术实践[J].石材,2023,(11):47-49.
[35]杨一新,黄林华.土木工程混凝土建筑加固工艺[J].石材,2023,(11):74-76.
[36]杨三林.土木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J].中国住宅设施,2023,(10):10-12.
[37]廖灵青,董健苗,谭春雷,苏柳月,崔李三.“四度”融合育人模式下的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思政建设[J].科教文汇,2023,(20):128-133.
[38]张苹.序[J].隧道与轨道交通,2023,(S1):3.
[39]彭皓,任方正.新型建筑材料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江苏建材,2023,(05):17-19.
[40]李茂红,赵菊梅,李国庆.新工科背景下土木专业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以基础工程课程为例[J].高教学刊,2023,9(30):168-171+176.
[41]张然,宋广毅,刘岩,胡宏杰.土木工程泥浆用膨润土改性增效技术研究[J].矿产保护与利用,2023,43(04):96-100.
[42]黄烨.土木工程施工安全风险与管理措施探讨[J].散装水泥,2023,(05):80-82.
[43]朱德浩.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及发展研究[J].散装水泥,2023,(05):152-153+156.
[44]简川霞,傅惠,李冰,陈和恩.线上教学资源构建及教学质量反馈评价——以《土木工程制图基础》课程为例[J].重庆建筑,2023,22(10):71-73+76.
[45]邸博,秦任远,刘良坤,庞书孟.基于卓越工程师产教联合培养的混凝土结构教学改革探讨[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3,6(20):46-49.
[46]欧志华,李家楣,丁波,沈燕华.《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中M 32.5砌筑水泥与原P·C 32.5、P·C 32.5R复合硅酸盐水泥的比较[J].上海建材,2023,(05):32-33+39.
[47]陈乐.土木工程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及其落实途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3,(30):22-24.
[48]孙磊.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研究[J].内江科技,2023,44(10):105-106+110.
[49]许荣华.新工科背景下“建筑材料”课程对应用型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的研究[J].就业与保障,2023,(10):193-195.
[50]李丽娜.土木工程中建筑框架结构设计现存问题及解决对策——以某综合楼工程为例[J].房地产世界,2023,(20):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