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边坡设计] 科技园创新中心工程基坑降水施工方案(施组+图纸)

毕设基本摘要

       根据对科技园创新中心工程最新地质报告中土质、土层及水位的综合分析,进行降水设计。
根据对周围场地水文地质情况的了解,场区地下水将影响基坑开挖和基坑支护,并影响基础施工,该部分水应予以排除。
由于下部为砂卵层, 渗透系数大。按上述方法估算,基槽总涌水量约为1170m3/d。
       本地区地下上层滞水水位较高,且含水层渗透性较差,地下水位降低比较困难,根据本工程基础深度、水文地质情况、日降排水量和我们在北京地区各类地层中的降水经验,本工程拟采用大口井方法进行基坑降水,降水要兼顾护坡施工、基坑开挖。大口井主要设在基坑坑外1.5-2.5米处,而基坑南边的降水井井位位于南侧待拆迁的二层房屋下,因房屋暂时无法拆迁,且定于5月9日开挖土方的施工工期又不能拖后,要保证开挖,降水井必须联动抽水,所以该处5口降水井只能先进基坑6-8米成井,待房屋拆除后,再按原设计移于基坑外施工降水井。
       根据勘查报告,现场有三层地下水,管井抽排的地下水以潜水为主,滞水主要在粉砂层含存,该层渗透系数相对较大,通过管井下渗或土层“天窗”越流至以下土层,不需要在管井中间做砂井。滞水的季节性变化对建筑物的影响可不考虑。潜水的含水层以粘质粉土和粉质粘土为主,考虑其次生固结量,理论计算坡顶沉降量在20mm左右,因此可不考虑降水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但由于计算参数的可信度低,所以应对周边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如果沉降超过20mm,则采取坡外回灌措施,控制沉降继续发展。
如果降水后水位仍高于基底,则采取坑内降水,在坑内做集水井集中抽排。本降水体系,除上层滞水不能彻底抽排外,将水位降至基底以下50cm以保证干底作业是有把握的,因此,上述措施仅作为预案。
       不能彻底排除的上层滞水,采取明排措施,用排水管导流至软管,由软管引流至基底排水沟,再进入集水井抽派。排水沟沿坑底四周设置,底宽300mm,沟底低于坑底300mm,坡度为1%。集水井沿坑底边角设置,间距25米,直径0.6米,井底低于坑底1~2米,下无砂井管和滤料,采用碎石压底进行强排。
对于地表水,采取“堵”和“疏”结合的办法:沿基坑护坡压顶砌筑240mm高挡水墙,以防地表水进入基坑;在施工硬化地面前,沿基坑四周距坑边1.5米埋设直径300mm的排水管,埋深800mm;沿排水管每隔16米设一雨水井,井口加设铁篦子;在施工硬化地面时,向雨水口方向作成流水坡,坡度为1%,将地表水引流至雨水井内。
对于由于降水时间短、土方开挖速度较快而出现的上层滞水滞留现象,采取就地挖设土层集水坑导流措施,以减小降水速度对土方开挖速度的影响。

部分内容展示(需在电脑端浏览)


部分图纸截图
岩土毕业设计-科技园创新中心工程基坑降水施工方案(施组+图纸)(1) 岩土毕业设计-科技园创新中心工程基坑降水施工方案(施组+图纸)(2)

文件列表截图
岩土毕业设计-科技园创新中心工程基坑降水施工方案(施组+图纸)(3)

全套毕设下载

内容在线展示已结束,下载资料使用学习更方便

土木工程设计过程 分享网站网址一起学习

Current Value 8566
Update Date 2016-10-21
Trend Intensity Index

57

*资料为会员分享仅供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热门分类 /

Hot Categories

最新资料 /

Latest Materials
Slidesh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