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1.选题依据及意义
随着经济持续的高速发展,人们对医院建设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这些都影响着医院建筑的发展趋势。步入21世纪,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医疗保健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各地医院的新建项目与日剧增,医院建设应根据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状况,充分考虑世界医疗的发展趋势,以及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而这些方案的实施需要的载体就是医院。医院建筑顾名思义是指供医疗、护理患者用的公共建筑,是承载所有医疗、服务程序的实物载体,只有把医院建筑设计与医疗流程、医疗安全、感染控制与医院服务的方便性、合理性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通过合理的功能布局、简化整合原有繁琐低效的环节与步骤,实现患者就医疗流程的便捷流畅,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使先进的医疗工艺流程得以实现,才能真正做到建筑为医疗服务所用。
2.国内外发展趋势
回顾我国医院建筑设计的历史,其形态基本都是门急症、医技、病房、后勤用房各为独立的建筑,通过连廊互相串联,形成一个完整整体,它们最大的特点是各单体建筑均有充足、良好的自然通风和采光,建造方便,投资经济。但往往会带来流线过长,占地面积过大的不利的一面。近年来,医院设计中出现了不少高度集中布局的设计实例,其最大特点是高效节能性,即医疗、管网路径短,便于管理和维修,便于医疗过程的空间序列,土地的节约,便于未来的发展。再瞻望国外医院建筑设计,更多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体现在对病人,家属和医院医护人员的尊重与关怀。人性化设计涉及范围很广,总体规划的合理、医疗流程的顺畅、室内空间的舒适都是人性化的基本要求,但人性化设计并不只是这些宏观方面,更应体现在一些入微的细节方面。如:门诊区采用模块化的布置方式,分区分科候诊的方式避免了病员间的相互传染,同时宽敞明亮的候诊区为病人提供了舒适健康的就诊环境。诊室、医生的办公用房基本都能够直接采光。所有建筑要求进行无障碍设计,实现建筑物的室内外无障碍通行。采用彩色灯光信息图标,根据不同的功能分区采用不同的色彩加以区分,形成简洁明了的导向标识系统,方便患者使用。设立总服务台,为病人家属提供办理出入院手续、结算收费、咨询等一系列服务。计算机联网及物流传输系统的应用更减少了等候时间。护士站采用开敞式的布置方式,有利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效率。病房楼的设计中将病房布置在南侧,保证了每间病房都有良好的自然采光与通风。建筑设计中往往很多细节决定一幢建筑的档次,为了能是建筑的设计不拘一格,在借鉴国外先进设计理念与国际接轨的同时,更要注重自主创新。
试读已经结束,如果需要阅读全文,请下载本文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