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工程施工方案

  1.1钢筋材料质量控制措施
  1.1.1钢筋采购
  根据总体施工进度计划安排,由项目技术组编制详尽的材料采购计划,若由业主采购我公司将按有关采购程序密切配合好材料的进场及验收工作,若由施工方自行采购将由公司采购中心统一组织,严格按计划采购供应。为保证所承建工程质量最终达到质量目标和业主要求,公司对项目所使用材料、半成品、机械设备等实行全过程的管理和控制。从送样报批、签订合同、物资采购、供应至现场到最终在工程上使用的各个环节,均实行质量把关、责任落实到人。
  1.1.2钢筋的进场验收和检验
  钢筋进场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或试验报告。钢筋表面或每捆钢筋必须有标识,标识上必须写明此部分钢筋所用工程部位、对应配筋单号及其上的钢筋号。进场钢筋由项目组织验收,验收时要严格按相关规范、配筋单及方案执行,不合格的钢筋坚决组织退场,并作好相关物资管理记录和重新进场计划。
  1.1.2.1钢筋外观检验
  对进场的钢筋,在保证设计规格及力学性能的情况下,钢筋表面必须清洁无损伤,不得有颗粒或片状铁锈、裂纹、结疤、折叠、油渍和污漆等,钢筋端头必须保证平直无弯曲。钢筋表面的凸块不允许超过螺纹的高度。
  1.1.2.2钢筋原材验收
  原材试验报告单的分批必须正确,同炉号、同牌号、同规格、同交货状态、同冶炼方法的钢筋≤60T可作为一批;原材复试应符合有关规范要求,且见证取样数必须≥总试验数的30%。
  1.2钢筋加工
  本工程现场设置钢筋加工棚,所有进场钢筋均在场内加工。
  1.2.1备料
  钢筋在加工前应洁净、无损伤,油渍、漆污和铁锈等在使用前处理干净。
  施工中如供应的钢筋品种和规格与设计图纸要求不符时,可以进行代换。但代换时,必须充分了解设计意图和代换钢材的性能,严格遵守规范的各项规定。对抗裂性要求高的构件,不宜用光面钢筋代换变形钢筋,钢筋代换时不宜改变构件中的有效高度,钢筋代换应遵循规范要求并征得设计同意;代换后的钢筋用量不宜大于原设计用量的5%,亦不低于2%,且应满足规范规定的最小钢筋直径、根数、钢筋间距、锚固长度等要求。
  1.2.2钢筋的调直
  本工程HPB235级钢筋采用钢筋调直机进行调直;对于HRB335级钢筋,供货厂家在运输过程中能保证钢筋不弯曲、不变形,如果出现弯曲、变形情况,可采用锤直或扳直的方法进行调直。
  1.2.3钢筋的除锈
  钢筋加工前,先对由于潮湿或雨水引起的钢筋锈蚀进行除锈。所有钢筋采用钢丝刷进行手工除锈。
  1.2.4钢筋的加工制作
  1.2.1.1钢筋配筋单
  根据工程的施工图纸及规范要求,请各配筋员对工程各部位进行详细的钢筋配置,配置过程中,若发现框架节点、柱及连梁节点钢筋过密,一定要先放样,提前采取措施,便于现场的加工制作。配筋单必须先经总包专业配筋审核员审核,无误后交项目总工程师审核签字后方可进行钢筋加工。
  1.2.1.2钢筋的切断
  采用钢筋切断机及砂轮切割机对钢筋进行切断。切断时要保证刀片与冲击刀片刀口的距离,直径<18mm的钢筋宜重叠1-2mm,直径≥18mm的钢筋宜留3mm左右,以保证钢筋的下料长度。
  1.2.1.3钢筋的成型
  采用钢筋成型机对钢筋进行成型。将切割好的钢筋按照配筋单分区、分段、分层、分部位、分规格进行弯曲成型。HPB235级钢筋采用人工操作摇手扳子进行钢筋成型,末端做成180°弯钩,其圆弧弯曲直径不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且不应小于受力钢筋的直径,平直长度≥3d;顶板支座负弯矩钢筋末端做成90°弯钩,平直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HPB335级及HPB400级钢筋采用钢筋弯曲成型机进行弯曲成型,当钢筋末端做成135°弯折时,其圆弧弯曲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平直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钢筋作不大于90°的弯折时,弯折处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箍筋的末端弯钩为135°,箍筋的弯曲直径应大于受力钢筋的直径,且不小于箍筋直径的2.5倍,抗震结构箍筋平直长度为10d。
  1.2.5钢筋加工允许偏差
施工组织设计论文-钢筋工程施工方案(1)
  1.3钢筋半成品堆放标准
  1.3.1堆放场地要求
  堆放钢筋的场地要坚实平整,在场地基层上用混凝土硬化或用碎石硬化,并从中间向两边设排水坡度,避免基层出现积水。堆放时钢筋下面要垫垫木或砌地垄墙,垫木或地垄墙厚度(高度)不应小于20cm,间距1500mm,以防止钢筋锈蚀和污染。
  1.3.2半成品钢筋堆放
  将加工成型的钢筋分区、分部、分层、分段和构件名称按号码顺序堆放,同一部位钢筋或同一构件要堆放在一起,保证施工方便。
  1.3.3钢筋半成品堆放标识
  钢筋半成品钢筋堆放场地必须设有明显标识牌,标识牌上应注明使用部位、钢筋规格、钢筋简图、加工制作人及受检状态。
  1.4钢筋半成品运输
  钢筋半成品运输采用塔吊运输
  1.5钢筋绑扎、预埋件安放及保护层安装
  1.5.1钢筋绑扎
  1.5.1.1柱钢筋绑扎:
  ①柱箍筋形式:采用封闭式箍筋,纵横方向箍筋肢数同柱纵筋根数,抗震箍弯钩角度135°,平直长度不小于10d。
  ②分档箍筋间距:在柱的对角钢筋上用粉笔自混凝土面50mm起画箍筋间距,其加密区间距100mm,非加密区间距按设计要求。
  ③柱子主筋与箍筋绑扎时,为绑扎牢固宜采用缠扣绑扎,并且绑扣的多余绑丝必须朝向构件内部。
  ④检查柱子歪、扭位现象,调整合格后在柱上口设置柱定距框(固定钢筋的位置,可周转使用),并且在柱上口设置1~2道柱限位箍筋,定距框与限位箍筋与柱主筋绑扎牢固。
  ⑤柱筋绑扎完毕后设置保护层垫块,根据保护层厚度用塑料垫圈卡在柱主筋上,间距600mm,梅花型布置。
  1.5.1.2梁钢筋绑扎
  工艺流程
  画箍筋间距→在主次梁模板上口铺横杆数根→在横杆上面放箍筋→穿主梁下层纵筋→穿次梁下层钢筋→穿主梁上层钢筋→按箍筋间距绑扎→穿次梁上层纵筋→按箍筋间距绑扎→抽出横杆落骨架于模板内。
  1.5.1.3板钢筋绑扎
  工艺流程
  清理模板 → 在模板上弹钢筋分档线 → 绑扎板下层钢筋网片并设置钢筋保护层垫块→ 设置马凳筋 → 支座负筋绑扎 → 局部调整 → 验收交接
  1.5.1.4墙体钢筋绑扎
  墙体绑扎重点部位为墙连梁钢筋的绑扎以及洞口加筋补强,绑扎顺序为先端柱、后分布筋、最后为连梁及洞口补强加筋。
  工艺流程
  平面放线、定位 → 钢筋修整、清理 → 竖向钢筋连接→柱钢筋绑扎→立竖向梯子筋、接长竖向分布筋 → 上中下三道水平筋临时固定竖向梯子筋及分布筋 → 按竖向梯子筋分档间距就位水平分布筋 → 连梁绑扎 → 洞口加筋补强 → 设置钢筋保护层垫块 → 验收交接
  1.5.1.5楼梯钢筋绑扎
  工艺流程
  平台放线→预埋平台梯段筋→支楼梯间墙模→浇筑墙体混凝土→拆模→剔出平台预留筋→支楼梯底模及梁模→绑扎梁筋→弹梯段板主筋间距分档线并绑扎→焊接平台板受力筋与分布筋绑扎→设置保护层垫块→检查验收
  1.5.2预埋件安装及保护层安装
  预埋件安装中心线位置偏差不能大于5mm,水平高差范围为+3,0.
  柱采用塑料垫圈控制保护层厚度,梁、板的下层钢筋仍采用定型塑料保护层专用卡进行保护层控制。对于板的保护层除下层钢筋采用定型塑料保护层专用卡外,再采用焊接短钢筋的方法加以控制,即在双层筋位置既采用钢筋马凳,又采用短筋焊接法加以双控。可利用钢筋加工时多余下的直径大于等于12mm 的短筋进行楼板厚度控制,点焊时,在双层筋位置要同时控制楼板上下层钢筋保护层厚度,将短钢筋同时垂直点焊在楼板内上层筋和下层筋上;在单层筋位置将短筋点焊在下层筋的十字交叉点位置,间距控制在1m左右(中-中),同时控制好下层筋保护层的厚度和短筋的垂直度。浇筑时只要将砼上表面与所点焊的短筋上端相平齐即可。这样既控制了钢筋保护层厚度,又控制了楼板厚度。对于剪力墙的保护层,除采用定型塑料保护层专用卡和“S”型拉接筋外,在剪力墙板的顶部再采用自制钢筋卡进行保护层厚度的控制,确保剪力墙主筋不变形、不位移、剪力墙厚度准确。
  1.6钢筋及预埋件检查
  钢筋及预埋件安装完毕后,对照图纸及规范、图集等对钢筋和预埋件进行检查,对存在错误的地方应进行整改。
  检查预埋件中心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较大值。
土木工程设计过程 分享网站网址一起学习

Current Value 9430
Update Date 2017-09-15
Trend Intensity Index

56

热门分类 /

Hot Categories

最新资料 /

Latest Materials
Slidesh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