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主要设计原则及标准1主要设计原则(1)结构设计应满足城市规划、运营、施工、防水、防腐蚀的要求,保证结构在施工及使用期间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和耐久性。(2)隧道结构设计应根据所在地段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线路埋置深度,地面建筑及地下结构物的现状,道路交通情况,结合城市整体规划的要求,进行技术、经济、工期、环境影响等方面的综合比较,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和结构型式。(3)区间隧道的净空尺寸应满足地下铁道的建筑限界、使用功能、施工工艺等要求,并考虑施工误差、测量误差、结构变形和后期沉降的影响。(4)结构设计应尽量减少施工中和建成后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并应考虑城市规划引起周围环境的改变时对地下结构的影响。(5)结构设计应根据结构类型,使用条件及荷载特点等,选用与其特点相适应的结构设计规范和设计方法。(6)结构的计算模式应符合结构的实际工作条件,并反映结构和周围地层的相互作用关系,避免对周围环境产生过大的影响。(7)结构设计应采取防止杂散电流腐蚀的措施,钢结构及钢连接件应进行防锈处理。(8)隧道施工时引起的地面变形和沉降应控制在设计范围以内;设计中必须依周围环境、建筑物基础情况、地下管线对变形的敏感程度,采取稳妥可靠的措施和设计。暗挖法施工的地面变形沉降量一般控制在30mm以内,隆起量控制在10mm以内;穿越主要建筑物或地下管线时,应按实际情况确定;在空旷地区可适当放宽。(9)结构防水应满足国家颁发的有关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的规定,并充分考虑沈阳地下水位埋藏较浅、地层渗透性强、结构施工方法多的特点。结构设计中应遵照防水与结构设计并重和统一考虑的原则。(10)两条单线隧道之间宜设联络通道,通道应设双向开启的防火门。(11)区间隧道内排水泵站宜结合通道设计。(12)区间隧道衬砌宜采用具有一定刚度的柔性结构,应限制其变形和接头张开量,满足结构受力和防水要求。(13)区间隧道在结构、地基、基础或荷载发生显著变化的部位,或因抗震要求必须设置变形缝时,应采取可靠的工程技术措施,确保变形缝两边的结构不产生影响正常行车的差异和轨道的曲率变化。变形缝的形式、宽度和间距应根据允许纵向沉降曲率、沉降差、防水和抗震要求等确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