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毕业设计绪论

  1.1 工程概论
  本设计是一栋五层框架结构高校办公楼,该工程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三跨,总建筑面积约为5000 m2。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环境类别为一类,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 g,第一组,建筑室内外高差为600m,室外标高即为现在自然地面标高。
  自然地表以下1m内为杂填土,重度γ=17kN/m3;杂填土下为3m厚可塑性粘土,重度为γ=18kN/m3,液性指数IL=0.62,含水率ω=23.1%,天然孔隙比e=0.8,ES=10MPa,ck=20kpa,φk=12度;再下为砾石土层,重度为γ=20kN/m3,液性指数IL=0.50,含水率ω=15.2%,天然孔隙比e=0.8,ES=20MPa,ck=15kpa,φk =18度。未修正前粘土承载力特征值为180kN/m2,砾石土层承载力特征值为300kN/m2。场地土类别为Ⅲ类,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基础埋深范围内无地下水。
  主体结构工程采用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肋梁楼盖。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钢筋采用HPB300级(箍筋、楼板钢筋)和HRB400级钢筋(梁、柱纵向受力钢筋)。内外墙均采用小型混凝土空心砌块,厚度200mm,重量参见最新《结构荷载设计规范》。需根据建筑设计和结构承重、抗震方面的要求及场地地质条件,合理地进行结构选型和结构整体布置,统一构件编号及各种结构构件的定位尺寸,绘制出结构布置图。
  1.2 建筑与基础设计型式
  本工程为五层框架结构,结构平面形状为“凹”型,立面体型简单规则,减小偏心和扭转,尽量统一柱网及层高,减少构件种类和规格,简化梁柱的设计及施工。
  框架结构的柱网布置方式为内廊式,见建筑平面图,主梁跨度为6.6m,连系梁跨度为4.2m,房屋总长度不超过55m,详图见底层平面图、屋顶平面图、立面图。
  基础采用独立基础,初步估算基础顶面的位置,根据地基土层的分布情况,初步确定位置,计算可以采用h1=底层层高+0.5m进行计算。
  1.3 框架计算方法
  框架结构承担的主要有恒载,使用活荷载,地震作用,其中恒载活载一般为竖向作用,地震则采用水平方向作用。在竖向荷载时无侧移框架的弯矩二次分配法,水平荷载作用下用F值法。
  框架内力组合,必须找出各构件的控制截面及其不利内力组合。
  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可考虑框架梁端塑性变形产生的内力重分布,对梁端负弯矩乘以调幅系数进行调幅。
  框架梁的截面设计包括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设计和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设计,然后再根据构造要求统一调整和布置纵向钢筋和箍筋。
  框架柱在压(拉)力、弯矩、剪力的作用下,纵筋按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设计,箍筋按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进行设计,此外为使柱具有一定的延性,要控制柱的轴压比。
  1.4 主要进程安排
  (1)外文资料翻译、调研、复习相关主干课程--寒假第1周;(2)建筑设计,绘制建筑施工图--第5~6周;(3)结构平面布置(楼盖布置、估算构件截面尺寸)和荷载计算--第7周;(4)竖向荷载作用下横向框架内力计算(采用弯矩二次分配法)、计算结构力学程序核算--第8周;(5)水平地震荷载作用下横向框架内力计算及侧移计算(采用D值法)--第9~10周;(6)横向框架梁柱内力组合、PK电算比较和截面设计--第11~12周;(7)主楼梯的结构设计--第13周;
  (8)基础结构设计--第14周;
  (9)绘制横向框架、主楼梯、基础结构施工图--第12~14周;(10)用PKPM软件对整栋框架结构进行SATWE电算并绘制出标准层结构平面图(板配筋图)和梁配筋平面图--第15~16周;(11)电子版毕业设计文件的输入、打印和装订--第8~16周;(12) 指导教师审核,评阅教师审核,毕业设计答辩--第17周。

土木工程设计过程 分享网站网址一起学习

Current Value 5983
Update Date 2019-02-14
Trend Intensity Index

67

热门分类 /

Hot Categories

最新资料 /

Latest Materials
Slidesh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