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参考文献

  地震灾害是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具有极强的随机性,不可预测性和大范围的波及性,严重威胁着人类社会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近年来频繁发生的地震使得建筑结构大量破坏,导致大量的人员伤亡和严重的经济损失。地震动强度和特性的随机性对结构的抗震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结构抗震设计主要采用基于等效静力的线弹性分析方法,不能很好的考虑结构屈服后的受力状态和整体破坏机制,结构的材料性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进而出现不可预期和不可控的局部失效模式或薄弱层失效模式,最终使得结构在强震下的抗震性能未达到最优,不能有效抵抗未来潜在地震灾害。因此,通过对结构的地震失效模式进行分析和优化来提升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下就是土木毕设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参考文献50例。供大家学习。
参考文献
  [1]周洲,于晓辉,吕大刚. 主余震序列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易损性分析及安全评估[J]. 工程力学,2018,35(11):134-145.
  [2]吕西林,姜淳,卢煦. 自复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及其拟静力试验[J]. 工程科学与技术,2018,50(03):73-81.
  [3]钱凯,罗达,贺盛,于晓辉.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底部相邻两柱失效的抗连续倒塌性能研究[J]. 建筑结构学报,2018,39(01):61-68.
  [4]于晓辉,钱凯,吕大刚. 考虑悬链线效应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连续倒塌能力分析[J]. 建筑结构学报,2017,38(04):28-34.
  [5]于晓辉,钱凯,吕大刚. 基于随机Pushdown方法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连续倒塌能力概率评估[J]. 建筑结构学报,2017,38(02):83-89.
  [6]于晓辉,吕大刚,范峰. 基于易损性指数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损伤评估[J]. 工程力学,2017,34(01):69-75+100.
  [7]白久林,金双双,欧进萍. 防屈曲支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于能量平衡的抗震塑性设计[J]. 建筑结构学报,2017,38(01):125-134.
  [8]王浩,李易,陆新征,闫维明,管玉皓. 单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水平向连续倒塌试验研究[J]. 建筑结构学报,2016,37(10):65-72.
  [9]吕大刚,金国庆,于晓辉. 考虑倒塌概率修正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J]. 建筑结构学报,2016,37(09):26-32.
  [10]于晓辉,吕大刚. 基于易损性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裕度评估[J]. 建筑结构学报,2016,37(09):53-60.
  [11]于晓辉,吕大刚. HAZUS相容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J]. 工程力学,2016,33(03):152-160.
  [12]韩小雷,崔济东,季静,刘婉筠,沈雪龙. 强震作用下基于构件性能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倒塌能力评估[J]. 建筑结构学报,2015,36(12):27-34.
  [13]罗文文. RC框架结构基于损伤控制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5.
  [14]吴克川,陶忠,宫海,胡大柱,白羽,潘文,余文正,韦光兰.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防屈曲支撑加固振动台试验研究[J]. 建筑结构学报,2015,36(09):18-28.
  [15]白久林.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主要失效模式分析与优化[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
  [16]李玉.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于IDA方法的易损性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
  [17]閤东东,周忠发,苗启松. 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连续倒塌数值模拟[J]. 土木工程学报,2014,47(S2):50-55.
  [18]闫培雷,孙柏涛,张昊宇. 芦山7.0级强烈地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教学楼震害[J]. 土木工程学报,2014,47(S1):24-28.
  [19]周云,郭阳照,廖奕发,杨冠男. 带SBS层阻尼砌体填充墙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 土木工程学报,2014,47(09):21-28.
  [20]崔双双,吕大刚,宋鹏彦. 填充墙和现浇板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整体超强的影响研究[J]. 建筑结构学报,2014,35(08):30-36.
  [21]付国.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倒塌破坏研究[D].长安大学,2014.
  [22]黄琼. 基于响应面法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有限元模型修正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4.
  [23]李宁. FRP加固非延性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
  [24]张弼伟. 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火灾后检测鉴定与加固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
  [25]蒋曲翀.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倒塌过程中动力效应试验研究[D].湖南大学,2014.
参考文献二
  [26]吴雯.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加固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西安工业大学,2014.
  [27]周小龙. 震损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4.
  [28]张松柏. RC框架结构地震倒塌判定准则分析[D].重庆大学,2014.
  [29]陆顺芳. 基于ABAQUS的损伤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D].中南大学,2014.
  [30]张耀庭,马超,郭宗明,杜晓菊,刘昌芳. 不同弯矩增大系数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J]. 建筑结构学报,2014,35(02):29-37.
  [31]吕西林,崔晔,刘兢兢. 自复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J]. 建筑结构学报,2014,35(01):19-26.
  [32]缪志伟,马千里,叶列平.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于能量抗震设计方法研究[J]. 建筑结构学报,2013,34(12):1-10.
  [33]唐剑维.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Pushover分析[D].青岛理工大学,2013.
  [34]高超,宗周红,伍俊. 爆炸荷载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倒塌破坏试验研究[J]. 土木工程学报,2013,46(07):9-20.
  [35]崔双双. RC框架结构整体抗震性能系数与综合反应修正系数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36]周亮. 基于OpenSEES的RC框架结构非线性分析[D].湖南大学,2013.
  [37]李英民,罗文文,韩军.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强震破坏模式的控制[J]. 土木工程学报,2013,46(05):85-92.
  [38]张耀庭,段剑林.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楼梯间布置位置的研究[J]. 建筑结构学报,2013,34(05):72-79.
  [39]王光环. 基于性能的基础隔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易损性分析[D].兰州理工大学,2013.
  [40]王宇赞. 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加固方法优化设计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3.
  [41]宋鹏彦,吕大刚,崔双双. 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连续倒塌极限状态可靠度分析[J]. 建筑结构学报,2013,34(04):15-22.
  [42]汪小林,顾祥林,印小晶,黄庆华. 现浇楼板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倒塌模式的影响[J]. 建筑结构学报,2013,34(04):23-31+42.
  [43]曹继涛. 中美欧规范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对比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
  [44]王代玉. FRP加固非延性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试验与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
  [45]宋鹏彦. 结构整体可靠度方法及RC框架非线性整体抗震可靠度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
  [46]顾祥林,黄庆华,汪小林,林峰,彭斌. 地震中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倒塌反应的试验研究与数值仿真[J]. 土木工程学报,2012,45(09):36-45.
  [47]蒋碧聪. 基于OpenSees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连续倒塌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2.
  [48]王波. 氯盐侵蚀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失效机理和退化模型[D].中国矿业大学,2012.
  [49]白雪霜. 现有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鉴定方法试验研究[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12.
  [50]于晓辉.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概率地震易损性与风险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

土木工程设计过程 分享网站网址一起学习

Current Value 2008
Update Date 2022-01-15
Trend Intensity Index

73

热门分类 /

Hot Categories

最新资料 /

Latest Materials
Slidesh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