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工程名称:大学教学楼;建筑地点:北京市;建筑建筑面积约5800m2,共计五层。其中:首层层高4.2 m,标准层层高3.3 m 。结构类型:框架结构;抗震设防烈度8度 ,耐火等级为三级,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2g;场地类别为二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地基基底位于粘土层上其承载力特征值为fk=200 KN/m、γ=18KN/ m3?,本工程不考虑地下水的影响;冻土深度:0.8米。选用材料:混凝土强度等级:板:C30;梁C30;柱:首~五层C35;钢筋:直径12mm及以上的为HRB335, 12mm以下的为HPB235。外围护墙采用240mm加气混凝土砌块,内墙采用200mm加气混凝土砌块,强度为MU10,混合砂浆强度M7.5;基础墙体采用蒸压灰砂砖,强度为MU10、水泥砂浆强度M7.5。
结构布置及计算说明:平面布置,承重方案:本工程处于地震区,因此采用横向框架承重方案,它是在横向布置框架主梁,而在纵向上布置连系梁。横向框架往往跨数少,主梁沿横向布置有利于提高建筑物的横向侧移刚度。 柱网尺寸:柱网布置应满足建筑平面布置的要求,与建筑分隔墙布置应相协调,本建筑主楼两边为教室,中间为走道,所以将中柱布置在走道两侧。
结构计算说明,现浇板计算方法:现浇板属于受弯构件,承受弯矩和剪力作用,所以用弹性理论进行设计。框架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分析:多层框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近似计算方法选用D值法。适用条件是:建筑物的总高度≤40m,质量刚度沿高度均匀分布,以剪力变形为主。H/B≤4。本工程满足上述条件。框架柱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分析:采用分层法计算。二次分配法进行内力分析,将各节点的不平衡弯矩同时进行分配和传递,弯矩二次分配法所得结果与精确法比较相差较小,其计算精度可满足工程需要。内力组合:在构件截面设计后求的控制截面上的内力作为配筋的依据,对于框架梁,一般选用梁的两端截面和跨中截面作为控制截面。对于柱侧,选取柱的上下端作为控制截面,内力不利组合就是控制截面中最大的内力组合。荷载主要有地震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内力,重力荷载作用下的框架内力和地震组合的重力荷载作用下的框架内力。设计正文的部分内容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查看完整设计内容,请下载本资料
图纸的部分内容截图展示已结束,如果需要查看完整图纸内容,请下载本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