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就是土木毕设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混凝土框架结构参考文献50例。供大家学习。
参考文献一
[1]周洲,于晓辉,吕大刚.主余震序列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易损性分析及安全评估[J].工程力学,2018,35(11):134-145.
[2]吕西林,姜淳,卢煦.自复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及其拟静力试验[J].工程科学与技术,2018,50(03):73-81.
[3]于晓辉,代旷宇,周洲,吕大刚,马富梓.主余震序列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损伤分析[J].建筑结构学报,2019,40(03):127-133.
[4]侯和涛,朱文灿,曲哲,崔士起.屈曲约束支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干式柔性梁柱节点的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018,35(06):151-161.
[5]曹达忠,彭凌云,高志强,刘敏,王力,赵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带高端平台板滑动支座楼梯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8,39(07):46-54.
[6]金晓晨,陈盈.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加固研究现状及展望[J].建筑结构,2018,48(S1):603-606.
[7]白久林,程峰,金双双,潘毅,赵俊贤.近断层脉冲型地震作用下防屈曲支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J].建筑结构学报,2018,39(S1):103-110.
[8]刘小娟,蒋欢军.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于时变的抗震性能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9,40(03):134-141.
[9]王树和,张举兵.基于地震损失风险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弯矩增大系数评估[J].工程力学,2018,35(03):132-140.
[10]兰照军.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技术探析[J].建材与装饰,2018,(47):18-19.
[11]郭蓉.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连续倒塌与可靠性研究[D].湖南大学,2018.
[12]贺文洲,王国新.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构件地震损伤评估[J].防灾减灾学报,2018,34(02):15-21.
[13]习友冬.既有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钢结构加层研究[D].兰州大学,2018.
[14]龙家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8.
[15]崔帅威.带屈曲约束支撑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非线性分析[D].西安科技大学,2018.
[16]韩建平,付志君.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震后功能恢复能力的量化研究[J].世界地震工程,2018,34(01):17-23.
[17]卢鹏洁,王国新.不同支撑方案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倒塌能力研究[J].防灾减灾学报,2018,34(03):1-5.
[18]马永涛,高泽宇,高庚元,龙晓鸿.基于ETM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分析[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8,35(05):175-181.
[19]李一明.考虑损伤累积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分析与评估[D].兰州理工大学,2018.
[20]尚守平,王振,尹奋.竖向地震作用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及三维隔震结构的影响[J].建筑结构,2018,48(S2):441-446.
[21]丁丽平.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8,(29):39.
[22]高珺.考虑残余位移的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分析与评估[D].兰州理工大学,2018.
[23]徐金玉.考虑主余震序列作用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易损性分析[D].兰州理工大学,2018.
[24]陈功梅,刘鸿辰.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优化设计探讨[J].河南建材,2018,(06):80-81.
[25]刘浩,李宏男.考虑累积损伤退化及应变率效应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倒塌分析[J].工程力学,2018,35(04):87-95.
参考文献二
[26]赵铭辉.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钢筋工程质量的监理[J].福建建材,2018,(04):110-111+84.
[27]肖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耐火性能影响分析[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8,37(05):622.
[28]许轩瑞,高霖,王明振.典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震害预测方法综述[J].建筑技术开发,2018,45(09):16-18.
[29]师世雄.地基沉降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静态力学性能影响分析[A].北京力学会.北京力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北京力学会:北京力学会,2019:217-219.
[30]韩闯,兰天翔.基于ANSYS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有限元分析[A].北京力学会.北京力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北京力学会:北京力学会,2019:526-527.
[31]钱闪光,李云,姚激,张庆.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减震设计[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8,18(12):237-238+241.
[32]韩建平,杜少卿.既有低延性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整体倒塌能力评估[J].结构工程师,2018,34(06):59-64.
[33]胡利烽,曹新明.以延性为目标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J].施工技术,2018,47(S2):49-52.
[34]余文明.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性能化抗震设计方法[D].青岛理工大学,2018.
[35]蔡志,李清洋,李辉,于磊,高小旺.既有单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评估[J].建筑结构,2018,48(11):97-100.
[36]黄礼柱.基于有限元模型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与浅埋隧道交互作用研究[J].工程与建设,2018,32(05):666-669.
[37]乔宇航.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风险评估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8.
[38]叶江彪.过火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数值模拟与性能评价[D].燕山大学,2018.
[39]肖科.砌体填充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受火性能[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8,37(03):350.
[40]胡万达.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加固[J].建材与装饰,2018,(15):80-81.
[41]柳艳红.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的结构分析与设计[J].山西建筑,2018,44(13):53-55.
[42]袁晓清.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延性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J].山东工业技术,2018,(12):107.
[43]程小凤.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位移计算方法研究[J].四川建材,2018,44(06):68-69+72.
[44]易琳,罗扬.工业厂房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14):49.
[45]黄广华,黄选明,张靖,赵云翔.南方沿海某锈蚀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耐久性评定[J].工程质量,2018,36(07):31-34.
[46]颜雪雪,侯和涛,朱文灿.屈曲约束支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干式梁柱节点的试验研究[A].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Institute of Structural Stability and Fatigue,China Steel Construction Society).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6届(ISSF-2018)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Institute of Structural Stability and Fatigue,China Steel Construction Society):《钢结构》杂志编辑部,2018:143-148.
[47]张寒林.预应力索—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抗震性能研究[D].厦门大学,2018.
[48]杨海军.配置高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地震易损性分析[D].西南石油大学,2018.
[49]周光康.吴忠市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纠倾加固工程实践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8.
[50]吕大刚,考虑失效路径随机演化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整体抗震可靠度研究.黑龙江省,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