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土木毕设网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城市基础设施的参考文献近几年有哪些,供大家参考和借鉴!更多内容尽在参考文献栏目!
参考文献一
[1]汕头市财政局汕头市自然资源局关于汕头市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征收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J].汕头市人民政府公报,2024,(21):2-4.
[2]郭源泉.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底座平台建设研究[J].中国建设信息化,2024,(11):74-78.
[3]戴德胜,李香云,胡凯丽.城市体检视角下城市基础设施更新原则与策略研究[J].建筑经济,2024,45(06):37-43.
[4]徐贤.CIM在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中的应用[J].智慧中国,2024,(05):64-65.
[5]贺明侠,宁博.开展城市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的探索和研究[J].中国工程咨询,2024,(05):62-66.
[6]雷震,沈益锋,屠浩敏.基于城市基础设施等存量空间有机更新的空间重塑路径研究——以温州市桃花岛片区T-02、T-03地块为例[J].华中建筑,2024,42(05):120-123.
[7]10+N城市管理局局长联席会议暨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技术交流会在京顺利召开[J].城乡建设,2024,(09):18-21.
[8]赵大地.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背景意义与推进情况[J].城乡建设,2024,(09):22-23.
[9]刘强.产业转移区人口收缩与城市基础设施扩张的时空耦合分析研究[J].城市勘测,2024,(02):35-39.
[10]叶祝弟.作为创意城市基础设施的创意写作[J].当代文坛,2024,(03):59-67.
[11]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征收管理的通知(修订)[J].广州市人民政府公报,2024,(11):6-12.
[12]《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征收管理的通知(修订)》政策解读[J].广州市人民政府公报,2024,(11):40-41.
[13]罗阳奇.数字手段守护城市基础设施[N].人民日报,2024-04-16(014).
[14]庄慎,任皓,唐煜,朱捷.昆山实验小学改扩建及其西侧城市基础设施多系统复合项目,昆山,江苏,中国[J].世界建筑,2024,(04):60-61.
[15]何阳.基于遥感影像的城市基础设施暴雨内涝风险识别方法[J].科学技术创新,2024,(07):21-24.
[16]蔡伟光,武涌,倪江波,于艳辉,刘源,吴景山,付宇,游凯瑞,李丛笑,张爱民,李妍,李春艳,沈俊怡,黎烜,吴凤仪,罗璐,田盼,田玥,王霞,霍腾飞,高景鑫,施庆伟,马敏达.中国城市基础设施碳排放研究报告(2023)[J].城乡建设,2024,(06):52-61.
[17]张志鹏.智慧勘察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与发展[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4,(03):180-182.
[18]张炜钰,张颖.自然灾害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中国减灾,2024,(06):56-57.
[19]闫光香.新会计准则和新政策下入网费与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的财税处理——以供热企业为例[J].齐鲁珠坛,2024,(01):16-20.
[20]张菁.“数智化”提高城市基础设施运行效率研究——以宜宾市智慧停车平台为例[J].江南论坛,2024,(02):71-75.
[21]阎卫东,丁春雷,王晓磊.基于熵权-TOPSIS模型的城市基础设施韧性评价研究——以沈阳市为例[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6(01):71-78.
[22]谢琳琳,吴思思,陈镇涛,孙莹,雷立基,江佳希,晁柱.城市基础设施灾害应对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保护动机理论[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24,41(01):58-67.
[23]朱何嘉,李伊哲,张瑞轩,李瑾.基于事故树和层次分析法的城市基础设施安全评价[J].价值工程,2024,43(03):34-37.
[24]周子玟.长三角区域城市基础设施供给效率的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J].市场周刊,2024,37(02):73-76.
[25]高晗,董德坤,丁琪.城市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的动态响应关系——胶东经济圈的实证研究[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27(01):110-116.
[26]王淦霖.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研究[J].价值工程,2023,42(36):9-11.
[27]狄迪,何静.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城市基础设施更新与智慧运营的思考[J].中国勘察设计,2023,(12):36-39.
[28]杨杰,潘英豪.基于SNA的城市基础设施PPP项目风险管理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23,(30):86-88.
[29]狄迪,何静.基于人本主义的城市基础设施更新决策模型研究[J].中国市政工程,2023,(05):1-5+114.
[30]朱伟,李芳.系统推进城市基础设施韧性建设[J].前线,2023,(10):47-50.
参考文献二
[31]吴江寿.构建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运行“一网统管”新模式[J].中国建设信息化,2023,(17):33-37.
[32]王昊,朱淑贤,韦茜,王志锋,冯长春.城市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协同度评价及其敏感性分析——以中国84个重点城市为例[J].经济地理,2023,43(08):21-30.
[33]胡晨光,厉英珍,张迪,薄文广.FDI的基础设施偏好与城市经济增长:来自中国东部沿海3大都市带的证据[J].中国软科学,2023,(07):89-101.
[34]孙瑛泽,王义鹏.“新基建”背景下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建设思路[J].数字通信世界,2023,(07):166-168.
[35]郝爽.京津冀区域城市基础设施韧性评价及发展策略研究[D].河北建筑工程学院,2023.
[36]庄慎,华霞虹,郭炜.本土性作为一种建筑设计与城市管理的互动过程——以昆山实验小学改扩建及其西侧城市基础设施多系统复合项目为例[J].建筑学报,2023,(05):33-37.
[37]司胜营,刘子薇,孙恩泽.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研究与实施[J].现代交通与冶金材料,2023,3(03):10-23+42.
[38]李世杰.我国省会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效率与城市韧性协调发展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23.
[39]李粉,盛磊,任荣荣.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发展趋势[J].宏观经济管理,2023,(03):35-41+58.
[40]章明,莫羚卉子.城市基础设施的新日常[J].园林,2023,40(03):21-28.
[41]章明,吴尤.“场域”理念下的城市基础设施复合化转型研究[J].园林,2023,40(03):4-11.
[42]康陈,葛雨明,龙翔宇,王晶.车联网赋能智慧城市新型基础设施融合创新思考[J].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2022,(12):18-24.
[43]王江波,胡勤才,苟爱萍.灾后城市基础设施恢复力模型构建研究——以“7·20”郑州特大暴雨灾害为例[J].灾害学,2023,38(01):32-36+56.
[44]崔寅.城市基础设施承载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天津市为例[J].建筑经济,2022,43(10):96-104.
[45]周方,赵伟,胡翔奎,王江涛,徐青伟.基于关键基础设施耦合关系的城市韧性评价[J].安全与环境学报,2023,23(04):1014-1021.
[46]梁广彦,林晓峰,陈志鹏,吴赟,郑博芫.城市基础设施更新项目投融资模式研究[J].建筑经济,2022,43(S1):57-62.
[47]杨飞,华一新,李响,李坡,杨振凯,曹一冰.基于多粒度时空对象数据模型的城市基础设施建模与管理[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21,23(11):1984-1997.
[48]万海远.城市社区基础设施投资的创业带动作用[J].经济研究,2021,56(09):39-55.
[49]毕玮,汤育春,冒婷婷,孙新红,李启明.城市基础设施系统韧性管理综述[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21,31(06):14-28.
[50]郑思齐,孙伟增,吴璟,武赟.“以地生财,以财养地”——中国特色城市建设投融资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2014,49(08):1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