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摘要:钻孔桩基础是一种深基础,呈细长管状,具有特定直径,由钢筋混凝土制成,采用钻孔法施工,并在现场浇筑混凝土。在地面以下较深位置的钻孔中进行现场浇筑的过程,可能会引发桩身完整性问题,如空洞、离析、断裂、缩颈、鼓胀以及其他混凝土缺陷。目前,有许多无损检测方法可用于确保钻孔桩的质量,其中一种是低应变完整性检测法,也称为桩身完整性检测(PIT)。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ASTM)建议,PIT检测应在混凝土浇筑后至少7天,或者混凝土强度达到其设计强度的75%以上时进行。实际上,考虑到施工时间有限,PIT检测有时会在混凝土龄期和(或)强度未达到要求时就进行,这可能导致对PIT检测结果的误判,以及对钻孔桩缺陷位置的不准确识别。本研究旨在通过实验室试验,确定混凝土龄期对钻孔桩缺陷位置检测准确性的影响。试验模型由4根直径0.3米、深度2.0米的钻孔桩组成,采用设计强度为fc'30MPa的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在混凝土龄期小于7天、14天和28天时分别进行PIT检测,然后使用混淆矩阵法建立二元分类模型,以确定缺陷位置的检测准确性。在混凝土浇筑28天后,通过拆除试验模型进行目视观察,对缺陷位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混凝土缺陷位置的识别准确性不受混凝土龄期的影响,而是取决于检测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根据F分数,混凝土强度大于设计强度75%的钻孔桩,其缺陷位置的识别准确率超过84.21%;而混凝土强度小于等于设计强度75%的钻孔桩,其准确率则低于66.67%。关键词:混凝土龄期;准确性;桩身完整性;PIT;钻孔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