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就是土木毕设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土木工程参考文献 50例。供大家学习。
参考文献一
[1]李雪平,张鹏,张美霞.课程思政融入地下建筑工程生产实习探索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5,11(04):193-196.
[2]白继玲.建筑施工支架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25,47(01):187.
[3]王鹏.地基加固技术在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应用[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25,47(01):197.
[4]艾心荧,罗振源,李家叶,丁其乐.新工科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BIM技术课程群建设[J].高教学刊,2025,11(04):101-104.
[5]刘炜,蔡姣,李文杰,刘其鑫,廖春晖,张丰,李孟洁,贾洪愿,余晓平.多学科交叉的土木工程环境学课程案例式教学设计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5,11(04):110-114.
[6]盛黎.土木建筑背景下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的应用与探索[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25,47(01):194.
[7]林亨,吴冬雁,赵俊亮.“一带一路”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留学生课程教学建设探索——以“Principle of Concrete Structure”课程为例[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1-3.
[8]张学元,单丽娟,张宇,刘洋,张彦明.应用型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提升策略——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25,11(02):126-129.
[9]万泽青,李琮琦,王琨.产教融合视域下土木工程专业建设改革探索与实践[J].安徽建筑,2025,32(01):114-117.
[10]张玉清,白义奎,徐伟,赵荣飞,张春梅,张峰.“四个自信”下“土木工程材料”课程融入思政元素教学研究[J].安徽建筑,2025,32(01):121-123.
[11]姜昕彤,莫宗云,崔翰博,吴桢,陈梓昕,陈韵.新工科背景下“高层建筑结构”课程教学模式探索[J].安徽建筑,2025,32(01):111-113+131.
[12]魏彩云.土木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应用[J].建材发展导向,2025,23(02):100-102.
[13]张鹏,马金山,马秀彦,赵欢.基于虚拟现实及BIM的泛土木工程制图教改探索[J].科教文汇,2025,(02):92-95.
[14]吕慧慧,颜军,蒋连接.专业认证背景下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改革与探索[J].科技风,2025,(03):144-146.
[15]卢丽敏,鲁彩凤,张营营.结构力学(下)项目化教学法改革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5,11(03):35-38.
[16]李健男,丁川,施林林,盛炎民,尹衍军.“结构检验与试验”课程产教融合改革研究与探索[J].科教文汇,2025,(02):101-105.
[17]吕江涛.降雨类型对不同坡角与土体边坡动态稳定性的影响[J].五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5,39(01):16-23.
[18]池梦洁,唐浩骞.基于BIM技术的土木工程智慧建造技术分析[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5,(01):79-81.
[19]郑庆华.人工智能赋能STEM教育创新发展:认识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25,(01):1-7.
[20]王凯,原华.研究性教学在土木工程专业实习教学中的探索研究——以生产实习为例[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5,(01):107-109.
[21]张瑶,马卫华,孟庆娟.“专创融合”视域下应用型高校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质量提升路径研究——以“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设计”课程为例[J].科技风,2025,(02):38-40.
[22]冯英杰,李海玉.新工科背景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科技风,2025,(02):17-19.
[23]李红英.基于问题中心的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教学设计优化[J].高教学刊,2025,11(S1):47-50.
[24]焦阳.基于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的边坡支护技术探究[J].建筑技术开发,2025,52(01):34-37.
[25]顾明丽.基于纳米技术增强的土木工程复合材料性能研究[J].佛山陶瓷,2025,35(01):45-47.
[26]冯昭君.理论力学与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交叉相融的教学改革探讨——以四川文理学院为例[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25,35(01):134-138.
[27]张明阳.面向土木工程硕士研究生的“机器学习理论”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J].科教文汇,2025,(01):95-99.
[28]毛锐.现代理念下的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策略[J].砖瓦,2025,(01):113-114+117.
[29]孙凯姣.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的边坡支护技术探究[J].建材发展导向,2025,23(01):67-69.
[30]折志梅.房屋建筑土木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策略[J].建材发展导向,2025,23(01):124-126.
参考文献二
[31]程梅,祁巧艳.BIM技术在土木工程项目现场管理中的运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5,(01):149-151.
[32]江世亮.专注于“结构健康诊治和延寿”的青年科技专家——访2019级星友余倩倩[J].世界科学,2025,(01):33-37.
[33]王艺霖,夏风敏,刘巧玲,杨大彬.语义三角理论视域下的土木工程专业术语探析[J].中国科技术语,2025,27(01):64-68.
[34]胡新贺,余红玲,程刚.应用型高校土木工程类专业“1+X+N”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石材,2025,(01):149-151.
[35]崔朦朦,王邵臻,路维,邵丽,郭珍珠.基于专业认证的新工科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J].石材,2025,(01):140-142.
[36]付泉.年轻人不愿进入建筑业?——土木工程专业污名化现象及其消解进路[J].高校辅导员学刊,2025,17(01):49-55+69+98.
[37]李建强.新工科背景下土木-智能建造实践基地建设实践[J].知识窗(教师版),2024,(12):83-85.
[38]张为军,薛忠民,王欣,王淑霞.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典型应用与前景展望[J].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2024,(S1):30-37.
[39]王晨.新时代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J].大学,2024,(S2):161-163.
[40]乔金丽,郝刚立,薛桂香,景晓昆,郭蓉.基于创新性思维土木工程类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2024,(S2):167-169.
[41]杨红艳,颜永勤,刘维,李志伟,肖杰文.创新创业教育与土木工程教育相结合的实践探索[J].四川劳动保障,2024,(12):94-95.
[42]我国盾构/TBM装备已经出口海外约40个国家和地区[J].隧道与轨道交通,2024,(04):55.
[43]郑贵日.土木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4,(24):166-168.
[44]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防护工程分会第十七次年会成功召开[J].防护工程,2024,46(06):8.
[45]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防护工程分会第十七次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作者名单[J].防护工程,2024,46(06):61.
[46]柴玉娇.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分析[J].产品可靠性报告,2024,(12):37-38.
[47]李玉欣.土木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运用[J].产品可靠性报告,2024,(12):141-143.
[48]陈穗茵.在土木工程材料实验中植入课程思政——以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为指导[J].四川建筑,2024,44(06):291-295.
[49]常山,袁玲,孙赑,马露,于敏.基于案例式建构性教学观的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实践[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5(04):13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