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设计任务指导书

  一、毕业设计的目的与任务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环节安排由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毕业答辩三个部分组成。毕业设计是教学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此前各个教学环节的继续、深化和扩展,是提高和强化学生在校期间理论与实践综合运用能力的有力手段,是由学习阶段走向工作岗位、直接参加社会生产实践与国家建设的一个重要过渡。
  随着现代化工程建设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施工技术难度与质量要求在不断的提高,建设领域施工管理的复杂程度和难度也越来越高。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工程施工准备和施工全过程的技术经济文件。本次毕业设计是通过一个具体的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使学生在科学组织与管理工程施工生产过程、对工程施工的质量、安全和成本控制等方面,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工作作风,增加学生的工程实践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今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通过毕业设计,应达到以下能力要求:
  (一)知识要求:
  1、掌握岗位工作流程和岗位职责要求。
  2、整合所学专业知识,掌握施工程序和相关规范要求。
  3、熟悉材料和工艺,充分认识图纸设计与现场施工的关系。
  (二)技能要求:
  1、设计程序完整,方法正确,表达规范。
  2、具有与监理、设计代表、业主沟通交流的能力。
  3、熟练运用软件进行设计相关图表的绘制。
  (三)素质要求: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2、适应岗位能力要求,服从企业管理。
  3、具有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二、毕业设计题目及选题要求
  题目为XX项目XX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选题要求: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需要一个单位工程的整套施工图,由参加毕业设计的学生结合生产单位的实际工程自己准备。
  所选工程可以是以下几种类型的建筑工程或其他土木工程:
  (一)桥梁工程,包括城市立交桥、公路桥、铁路桥等;
  (二)道路工程,包括城市道路工程、公路工程等。
  (三)其他土木工程
  参加毕业设计的学生可根据自己所从事或拟从事的工作性质和学习情况进行题目的选择,原则上应与毕业实习的项目同步。一人一题,设计的内容不得雷同。
  三、设计条件
  (一)已批准的施工图设计,且经过会审。
  (二)施工现场的地下水位
  (三)现场供条件
  (四)现场供水条件
  (五)材料、构配件、施工机械及劳动力均满足施工需要
  (六)合同工期
  (七)开工日期:              竣工日期:
  四、设计内容及要求
  设计内容及要求,根据所选择的工程不同而有所区别。以下内容及要求以公路工程为例,选择除公路工程以外的其它土木工程时,以下设计内容及要求可作参考,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所选题目提出具体的要求和作出具体的指导。
  (一)编写工程概况
  工程概况是对拟建工程的建筑结构特点、建设地点自然条件、施工条件及施工难易程度作简要介绍。
  (二)确定施工方案
  根据所给条件拟定各工序适宜的施工方案,要求作出不同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通过比较计算选择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最优方案。要求绘制主要工序确定施工方案的工艺流程图。
  (三)计算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工程量
  工程量按施工图计算,并按施工作业的展开顺序分别计算。
  (四)编制施工进度计划
  要求按国家现行定额确定工程的施工工期,并按工程量计算所得结果,通过劳动定额、基础定额和预算定额,再加上施工实践经验,确定各项施工过程的作业时间,在确定的工期和开竣工日期条件下,运用专用软件编制单位工程施工进度网络计划和单位工程水平横道进度计划,并按照网络技术方法计算网络各工作的时间和时差,确定关键线路。必要时,对网络计划进行优化。在横道图中,绘出劳动力资源需要量统计图。
  (五)设计布置施工平面图
  施工平面图布置的合理与否,对施工生产能否顺利进行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施工平面图要求表现当前施工工程、拟建工程、已有建筑物和构筑物,施工周围环境,垂直运输机械、搅拌机械、材料和构件堆场、钢筋和木工加工棚、办公及休息用房、食堂、厕所、现场施工的临时供水供电线路、施工临时道路等内容。其中材料和构件堆场、临时房屋等的面积,应根据定额标准和经验确定。供水干线管径、供电变压器容量、供电干线型号和线径均要求通过计算确定。要求平面图布置合理,便于施工,满足安全、消防、劳动保护、规划和环保等要求。要求设计成果附有工地加工场地面积、临时仓库面积、临时房屋建筑面积计算书。要求使用AUTOCAD完成施工平面布置图的绘制。
  (六)编制资源需要量计划
  当施工进度计划确定后,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所需用的劳动力、材料及机具设备、资金的数量和时间也就确定,然后按年度、季度、月汇总就得到劳动力、主要材料、机具设备和资金的使用计划。要求在设计书中以表格的形式予以相应的展示。
  (七)拟定技术组织措施
  主要拟定在施工中如何保证质量的技术措施、保证进度的技术措施、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降低成本的技术措施和环境保护措施等。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应结合所拟定的施工方案编写,并满足国家现行施工及验收规范和技术标准的要求。
  五、毕业设计成果
  (一)施工组织设计书1份(包括封面、设计任务书、指导教师评语、评阅教师评语、目录、页眉格式、字体字号、章节格式等,均参照《毕业设计撰写规范》的要求打印并装订);
  (二)主要工序的施工工艺流程图至少2张(作为附录与施工组织设计书装订在一起);
  (三)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1张(作为附录与施工组织设计书装订在一起);
  (四)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1张(作为附录与施工组织设计书装订在一起);
  (五)施工平面布置图1张(作为附录与施工组织设计书装订在一起);
  (六)平面布置的计算书1份(作为附录与施工组织设计书装订在一起)。
  施工组织设计书要求文字表达清楚,章节安排合理,排版规范。
  图纸必须按照国家制图标准绘制,并且图面整洁,比例合适,尺寸正确,图框、图标、字体应符合要求,线条粗细分明,并附有必要的图注和说明,图标位于图纸右下角,图标中应有学生签字、图纸名称等。
  设计成果除按上述要求打印、装订外,还须网上提交一份电子文档。
  作为施工组织设计和指导教师评阅依据,要求学生提供能够较全面反映工程特征的设计图纸3张(如公路工程可提供平面图、纵断面图和横断面图各1张),不装订,和设计文件一起上交。
  六、毕业设计过程管理
  (一)指导教师做好学生的汇报记录,及时与学生沟通,每周至少联系一次,指导学生解决专业技术领域遇到的实际问题;毕业实习、设计工作期间,学生主动汇报低于3次者,取消评审资格;汇报次数在3-5次者,取消评优资格。
  (二)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前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计划,填写《毕业设计计划进程表》,以电子稿的形式上交指导教师。指导教师根据《毕业设计计划进程表》对学生毕业设计进展情况进行跟踪指导。
  (三)学生按时上交毕业设计的材料,指导教师进行指导,学生完善修改。准备答辩和评审毕业设计。
  (四)总结考核:每个学生按时上交材料,按要求统一装订。答辩时学生要求写出提纲,内容包括课题的任务、目的、意义,设计的主要内容、取得的成果和自我评价。
  七、毕业设计进程安排
  (一)选题时间:2016年12月17日--12月29日。
  (二)设计阶段:2017年3月20日-4月28日。
  (三)修改、评审阶段:2017年5月1日-5月19日。
  (四)总结考核阶段:2017年5月22日-5月27日。
  在设计阶段指导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中期检查(不少于4次),学生应在报告中注明以下几点:
  1、目前搜集、查阅资料和文献。
  2、毕业设计工作进度是否与《毕业设计计划进程表》同步。
  3、目前遇到的困难,解决措施。
  4、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所有毕业设计材料于2017年5月1日前传到指导老师邮箱,经审核通过后方可答辩,逾期不再评审。
  八、毕业设计成绩评定细则
  (一)成绩结构:毕业设计的成绩由平时成绩(实习报告),评阅成绩(毕业设计50%)和答辩成绩(30%)三部分组成,其中任何一项考核不及格(即单项指标考核分数低于单项总分60%),均以成绩不及格计算。该三项成绩的总和即是最后的总成绩。
  (二)毕业设计的评阅,按照优15%、良60%、中15%,合格(5-10)%,不合格(0-5)%。毕业设计成绩换算:优秀(90-100)、良好(80-89)、中等(70-79)、及格(60-69)、不及格(59分以下)。
  (三)抄袭、下载网上作品者,以不及格评定。
  (四)评分依据如下:
  1、设计说明书: 工程概况真实、完整,编制规范。
  2、设计图表:正确、完整、比例适当、图面整洁。
  3、设计计算书:详实、正确、完整。
  4、答辩表现:语言简练、条理清晰、数据准确、有理有据
  (五)在毕业设计期间学生不与所在专业联系时间超过10天者,将参照《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学生手册》相关规定按旷课处理,不准参加答辩,失去联系10-15天给予警告处份,严重者不予毕业。
  九、毕业设计撰写要求
  (一)毕业设计文本构成
  毕业设计文本构成包括前置部分、正文部分、附录部分。文字采用汉语简化文字书写。原则不得少于8000字,最多不超过20000字。具体构成及顺序如下:
  封面
  前置部分      毕业设计任务书
  指导教师、评阅教师评语
  目录
  中文摘要(含关键词)
  英文摘要(含关键词)
  引言或绪论
  正文部分   主体(章、节、条、款分别用1 1.1 1.1.1  1.1.1.1形式表示,
  其中图表可用图1、图1.1、表1、表1.1等表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必要时)
  附录部分     致谢
  (二)内容要求
  ●前置部分
  1、封面:格式见附录一。封面上的论文题目必须与正文上的题目一致。毕业设计题目在封面上、毕业设计任务书上、毕业设计及答辩的评价意见表上、正文上的标题均必须一致。
  2、毕业设计任务书:要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认真撰写,并由指导老师签字确认。
  3、目录:目录以文章内容的先后为序,按章、节、条三级标题编写,要求标题层次清晰。目录中的标题要与正文中标题一致,目录中应包括绪论、论文主体、结论、参考文献、附录、致谢等。目录中的页码要与正文中的页码相一致。
  ●正文部分
  毕业设计正文是毕业设计文本的主体和核心部分。
  1、论文摘要
  摘要必须是对全文内容的高度概括,应反映出毕业设计的内容、方法、成果和结论,不能过于简略,要语句通顺,文字流畅。摘要中不宜使用公式、图表、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同时有中、英文对照,中文摘要以300字左右为宜,英文摘要约250个实词。
  2、关键词
  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设计主要内容的通用词条。关键词一般为3-5个,按词条的外延层次排列,外延大的排在前面。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打标点符号。
  3、引言或绪论
  引言或绪论一般作为第一章。
  引言或绪论应对与选题相关的国内外文献进行综述。其主要内容包括:选题的背景及目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和相关领域中已有的成果;尚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设计和研究方法等。
  4、毕业设计主体
  主体是毕业设计正文的主要部分,要求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无科学性错误。
  主体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各方面:
  (1)毕业设计总体方案设计与选择的论证。
  (2)毕业设计各部分的设计计算。
  (3)试验方案设计的可行性、有效性以及试验数据的处理及分析。
  (4)对本研究内容及成果应进行较全面、客观的理论阐述,应着重指出本研究内容中的创新、改进与实际应用之处。凡引用、转述、参考他人的成果或资料,均须注明出处。
  5、论文中的章、节、条、款各级标题
  论文正文中各标题要突出重点、简明扼要。字数一般在15字以内,不得使用标点符号。标题中尽量不采用英文缩写词,对必须采用者,应使用本学科的通用缩写词。
  论文正文的层次应根据实际需要而定。
  章、节、条、款编号分别用1 1.1 1.1.1  1.1.1.1等形式表示,其中图表可用图1、图1.1、表1、表1.1等表示。
  6、结论
  结论单独作为一章编写。
  结论是毕业设计的总结。要求精炼、准确地概述全文的主要观点或自己赞成的观点、或自己反对的观点、或自己的创造性工作与新的见解及其意义和作用,还进一步提出需要讨论的问题和建议等。
  7、参考文献
  毕业设计的撰写应本着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凡有直接引用他人成果之处,均应进行标注,并按引文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列于参考文献中。一篇论著在论文中多处直接引用时,在参考文献中只应出现一次,应将标注序号归并到一起集中列出。仅参考但未直接引用的与毕业设计选题有关的著作和论文也应在参考文献中列出,排于直接引用的参考文献之后,并连续编序号。
  ●附录部分
  1、附录
  对于一些不宜放入正文中、但作为毕业设计又是不可缺少的部分,或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毕业设计的附录中。例如,过长的公式推导、重复性的数据、图表、程序全文及其说明等。
  2、致谢
  致谢中主要感谢指导教师和对毕业设计工作有直接贡献及帮助的人士和单位。
  十、毕业设计格式要求
  (一)打印用纸要求:采用国际标准A4型(297×210mm)打印纸,纵向、单面打印。
  (二)排版要求
  1、页面设置:页边距的要求为:上(T):2.5cm,下(B):2.5cm,左(L):2cm,右(R):2cm;装订线(G):0.5cm,装订线位置(U):左;其余设置采取系统默认设值。
  2、排式与用字:文字图形一律从左至右横写横排。文字一律通栏编辑。字迹必须清晰整齐,忌用异体字、复合字及一切不规范的简化字。除非必要,不使用繁体字。
  3、段落设置:在“格式”选项中的“段落”设置窗口中,取消“如果定义了文档网格,则与网格对齐(W)”选项,采用单倍行距。
  4、页眉页脚设置:不设置页眉。页脚需要设置页码,页码采用五号宋体字,居中,格式为:第1页。
  (三)文字要求:文字通顺,语言流畅,无错别字。文字部分用宋体四号,图表部分用宋体五号。
  (四)图纸要求:图面整洁,布局合理,线条粗细均匀,圆弧连接光滑,尺寸标注规范,文字注释必须用工程字体(仿宋字)。
  (五)曲线图表要求:所有曲线、图表、线路图、示意图等不准徒手绘制,必须按照规定标准或工程要求绘制。
  (六)字数要求:毕业设计不少于8000字,最多不超过20000字。
  (七)毕业设计各部分的编排式样
  (1)封面:格式见附录一
  (2)毕业设计任务书:格式见附录二。
  (3)目录:格式见附录三。
  摘要:一般不超过300字,项目名称置顶,居中放置,使用四号宋体字加粗,内容使用四号宋体字,起行空两格,回行顶格。
  (4)引言
  (5)章节格式:毕业设计的全部标题层次应整齐清晰,相同的层次应采用统一的表示体例,正文中各级标题下的内容应同各自的标题对应,不应有与标题无关的内容。各层标题均单独占行。第一级标题居中放置,从第二级标题开始居左空两格放置。要求采用以下三级标题格式。
  第1章
  1.1
  1.1.1
  (6)正文:正文按照自然段依次排列,每段起行空两格,回行顶格。使用四号宋体字。
  各种计量单位一律采用国家标准GB3100--GB3102??-93。非物理量的单位可用汉字与符号构成组合形式的单位。
  标点符号应按照国家新闻出版署公布的“标点符号使用方法”的统一规定正确使用,忌误用和含糊混乱。
  外文字母采用我国规定和国际通用的有关标准写法。要分清正斜体、大小写和上下脚码。
  科学技术名词采用全国自然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规范词或国家标准、部标准中规定的名称,尚未统一规定或叫法有争议的名称术语,可采用惯用有名称。
  文中的数字,除部分结构层次序数和词、词组惯用语、具有修辞色彩语句中作为词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外,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同一文中,数字表示方法应前后一致。
  文中的公式应用公式编辑器编辑,字体大小根据文字美观需要设置,一般居中放置;有编号的公式顶格放置,编号需加圆括号标在公式右边居右放置,公式与编号之间不加虚线;公式下有说明时,应顶格书写“注:”“注:”后书写说明。较长公式的转行应选在等号或加、减、乘、除符号处,应在行首出现这些符号。
  文中的表格应统一编排序号并赋于表名。表内内容应对齐,表内数字、文字连续重复时不可使用“同上”等字样或符号代替。表内数字使用同一计量单位时,可将该单位从表中提出并置于圆括号内。表内有整段文字时,起行处空一格,回行顶格,最后不用标点标号。
  文中的附图应统一编排序号并赋于图名;除特殊情况,要求采用计算机制图。
  文中图表需在表的上方、图的下方排印表号、表名、表注或图号、图名、图注。
  文中一般不应有勾划涂抺。
  文中有注释时应采用脚注的形式,在正文中引用的地方进行标注。注释编号选用带方括号的阿拉伯字标注于右上角,如[1],[3-5]。
  (7)附录、参考文献部分
  参考文献:在毕业设计末尾要列出在设计过程中参考过的专著、论文及其他资料(8篇以上,近三年参考文献至少占总数的二分之一),所列参考文献应按设计参考或引证的先后顺序排列。
  A、引用著作时,注文的样式为:[序号]著者.书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引文起止页码.
  例如:[1]王众托.企业信息化管理变革[M].北京:中国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20-30.
  B、引用报纸杂志文章时,注文的样式为:[序号]作者.文章题目[文献类型标识].报刊杂志名,年(期):起止页码.
  例如:[2]冯会玲.拥有新记忆-电子文件管理[J].档案学通讯,2016(1):6-8.
  C、引用电子文献时,著文的样式为:[序号]作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文献载体标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途径.
  例如:[3]萧钰.出版业信息化迈入快车道
  [EB/OL].(2001-12-19)[2002-04-15].
  D、文献类型标识分别为:专著[M],论文集、会议录[C],科技报告[R],学位论文[D],专利[P],期刊[J],报纸文章[N],汇编[G],标准[S],其他[Z],电子文献根据文献类型和电子载体而定,如联机网上数据库[DB/OL],磁盘计算机程序[CP/DK],网上电子公告[EB/OL],等等。
  附录:标题及内容编排样式可参照二级标题和正文。
  十一、毕业答辩会场规则
  (一)答辩会场必须庄重、整洁、肃静、参加答辩学生,必须严格遵守会场纪律。在答辩会主持人讲话时,或学生答辩过程中,任何人均不准随便进出会场。
  (二)参加答辩的学生事前必须将本人的毕业设计交指导教师评阅签字并请有关评阅人审阅鉴定。经鉴定认为符合要求,方可取得参加答辩的资格,否则不准参加答辩 。
  (三)答辩前,每位同学就毕业设计所做的内容(包括课题来源,选题理由,主要内容、主要资料来源、主要计算数据和主要结论及必要说明等)以PPT汇报的形式做10-15分钟的阐述,然后回答评委的提问。
  (四)答辩的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应正面回答,不得回避,确实回答不了的应给予说明,直到答辩主持人认为其答辩可以结束为止。
  (五)答辩要按规定的时间完成,不经答辩主持人的同意,不得延长时间 。
  (六)答辩的学生必须讲文明、谦虚谨慎。答辩要严肃认真,有理论根据或以有关规定规范为依据,不应把答辩当作辩论,更不得强词夺理。否则,答辩会主持人可按情节轻重,向学生提出警告,降低答辩成绩,中止答辩,直到取消答辩资格。
土木工程设计过程 分享网站网址一起学习

Current Value 8412
Update Date 2017-08-29
Trend Intensity Index

64

热门分类 /

Hot Categories

最新资料 /

Latest Materials
Slidesh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