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结构设计A、设计原则和程序:本工程结构设计是在完成建筑设计的前提下进行,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结构设计应密切结合建筑设计,经济合理。结构设计应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安全可行、经济合理、技术先进、施工方便,以及工程所在地区等因素,根据建筑物的平面形状、长度尺寸、层数及地基条件等因素,确定建筑物是否需要设置变形缝以及变形缝所在位置,根据选定的结构体系和结构形式,进行承重结构或构件的布置。结构布置要求荷载传递直接,受力明确,并按强度要求初步确定构件的截面尺寸,构件类型和尺寸规格应尽可能少。在结构布置的过程中,还需考虑整个建筑物的平面和竖向需采用的构造措施,以保证整个建筑物或某些薄弱部位的刚度及整体性。在结构布置的基础上,深入考虑在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的作用下,结构体系之间协同工作的程度,合理确定结构或构件节点处理,使结构构件及连接的节点满足强度、刚度和抗裂度的要求,并符合现行设计规范、满足国家强制性条文,最终把结构布置和构件设计准确地反映到施工图中。该工程采用全现浇结构体系。B、结构计算过程及方法:1、结构方案及布置要求说明采用框架结构布置原则。2、构件初估:根据建筑功能、荷载情况、抗震等级等确定:1.柱截面尺寸的确定2.梁尺寸确定3.楼板厚度3、基本假定(1)平面结构假定:该工程平面为正交布置,可认为每一方向的水平力只由该方向的抗侧力结构承担,垂直于该方向的抗侧力结构不受力。(2)楼板在自身平面内刚性假定: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和剪力墙之间不产生相对位移。(3)由于结构体型规整、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不计扭转的影响。4、荷载计算水平荷载要求计算地震作用,地震作用计算方法按《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规范》进行,对高度不超过40m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可采用底部剪力法。根据建筑高度及风荷载情况确定是否计算风荷载。竖向荷载主要是结构自重(恒载)和使用荷载(活载)。结构自重可由构件截面尺寸直接计算,建筑材料单位体积重量按荷载规范取值。使用荷载(活荷载)按荷载规范取值,楼面活荷载折减系数按荷载规范取用。5、侧移计算及控制当一般装修标准时,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层间位移与层高之比及顶点位移与总高之比均为1:550。6、内力计算及组合1.竖向荷载下的内力计算框架结构在竖向荷载下的内力用分层法。2.水平荷载下的内力计算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下的内力用D值法。3.内力组合(1)荷载组合:由于不考虑风荷载影响,荷载组合简化如下:1)1.2×恒+1.4×活。2)1.2×重力荷载代表值十1.3×水平地震作用。(2)控制截面及不利内力:框架梁柱应进行组合的层一般为顶上二层,底层,混凝土强度、截面尺寸有改变层及体系反弯点所在层。框架梁控制截面及不利内力为:支座截面,一Mmax,Vmax:跨中截面,Mmax。框架柱控制截面为每层上、下截面,每截面应组合:∣Mmax∣及相应N、V,Nmax及相应M、V,Nmin及相应M、V。7、构件的设计构件设计包括楼板的计算、连续梁、框架梁、框架柱的配筋计算。8、基础设计根据上部结构、工程地质、施工等因素优先选用独立基础,合理选择基础埋置深度。9、楼梯设计根据所选择的楼梯结构形式进行楼梯结构计算。C、结构设计的任务及成果1、结构计算书结构计算书(即毕业设计论文)按《桂林理工大学毕业论文(设计)规范化要求》和《桂林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板式要求说明》进行撰写。主要内容如下:1)计算书正文前应包含有独创性声明(要签名)、目录、中英文设计摘要;2)计算书正文主要内容如下:ⅰ完成一层现浇楼板局部单元板的设计(包括手工进行荷载计算、内力分析及配筋计算)。ⅱ分别采用了弹性理论方法和塑性理论方法(即内力重分布法)对连续梁进行设计(包括荷载、内力及截面配筋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