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就是土木毕设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相关文献50例。供大家学习。
参考文献一
[1]王素裹.强震作用下现浇RC楼板对框架结构破坏形态影响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9.
[2]杨辉,郭正兴,许傲逸,管东芝,封剑森.局部后张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抗震试验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9(06):1101-1108.
[3]肖建庄,丁陶,王长青,范氏鸾.现浇与预制再生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对比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4(01):194-198.
[4]宋吉荣,何世龙.现浇板钢筋对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影响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36(05):55-57.
[5]吴从晓,李定斌,吴从永,杨诚,邓雪松,徐昕.现浇混凝土消能减震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工程科学与技术,2018,50(06):108-115.
[6]薛伟辰,胡翔.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研究进展[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8(09):1241-1255.
[7]高佳明,刘伯权,黄华,周长泉.带板钢筋混凝土框架连续倒塌理论分析[J].工程力学,2018,35(07):117-126.
[8]寇文飞.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柱—板边节点破坏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4.
[9]郭磊.现浇楼板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影响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2.
[10]张亚蕾.考虑现浇板影响的钢筋混凝土梁柱组合件滞回反应分析[D].长安大学,2012.
[11]文晶晶.现浇楼板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
[12]竟媛勤.现浇楼板框架结构“强柱弱梁”屈服机制有限元分析与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
[13]朱成.某大学食堂结构设计及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设计要点[D].湘潭大学,2015.
[14]郑福聪.现浇PC框架楼板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
[15]高晓鹏.现浇楼板对RC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影响[D].广东工业大学,2011.
[16]简斌,刘冲,綦露.混合连接自复位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J].工业建筑,2019,49(11):43-51.
[17]谢天圣,左美超,张浩,于风奎,张振鹏,张英伟.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技术[J].施工技术(中英文),2021,50(18):75-79.
[18]周孝祖.现浇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研究[J].四川水泥,2020,(09):348+350.
[19]卢森.现浇楼板对RC框架结构地震响应及屈服机制的影响[D].江西理工大学,2018.
[20]屈华静.现浇楼板开角缝节点承载特性的强柱弱梁分析[D].河北联合大学,2013.
[21]倪韦斌.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足尺试验与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21.
[22]李鹏志.钢筋混凝土梁—柱—板节点受力性能分析[D].长安大学,2019.
[23]丁嘉慧.新型插接装配式混凝土梁柱节点抗震性能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20.
[24]陶昱儒.现浇楼板的传力机制对RC框架结构屈服机制的影响[D].兰州理工大学,2016.
[25]孙焱焱,王振波,徐菁.施工缝及现浇楼板对混凝土平面框架“强柱弱梁”影响的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2021,51(09):127-131.
参考文献二
[26]许伟志,王曙光,贲驰,宋宝玺,李威威.考虑两类装配式节点非线性行为的框架结构响应分析[J].工程力学,2022,39(07):158-169.
[27]方超.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半刚性节点优化分析[D].东南大学,2020.
[28]陈文东.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节点连接试验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21.
[29]李颢.一种新型装配式框架结构梁-柱节点受力性能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21.
[30]廖倍宁,韦鸿梅,潘海洪,黄洪锋,王庆峰.外穿孔式铝合金模板在PC构件现浇节点中的应用[J].建筑施工,2020,42(08):1449-1451.
[31]孙威.考虑楼板效应时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和可靠度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7.
[32]李濑.现浇楼板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破坏形式的影响[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7,(02):64-65.
[33]肖立峰.现浇混凝土框架梁端截面有效翼缘宽度分析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5.
[34]夏念恩,谭正清.现浇混凝土“二次构件”工程结算探究[J].福建建材,2022,(02):104-106.
[35]李柏强.现浇泡沫混凝土填充墙RC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广州大学,2021.
[36]李威威,潘一君,王曙光,杨超,徐锋.考虑灌浆缺陷的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1-9.
[37]汪光飞.考虑现浇楼板影响的柱端弯矩增大系数研究[D].福州大学,2020.
[38]郑德炯.楼板设缝对RC框架“强柱弱梁”实现效果的影响研究[D].福州大学,2020.
[39]潘从建,黄小坤,冯大斌,徐福泉,陈才华.顶部现浇板对装配式多层混凝土框架结构抗侧协调的影响[J].建筑科学,2020,36(05):13-18.
[40]杨青,杨国兵.现浇混凝土框架柱施工缝留设位置的力学分析[J].山西建筑,2020,46(12):64-66.
[41]田志芳.钢筋混凝土现浇框架结构设计方案研究[J].冶金管理,2020,(05):90-91+138.
[42]薛世秀.装配式预应力框架节点受力性能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20.
[43]高震.不同节点构造装配式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9.
[44]权秀鹃,李娜.住宅楼结构力学的设计研究[A].北京力学会.北京力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北京力学会:北京力学会,2019:643-644.
[45]李攸.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通病及预防分析[J].山西建筑,2013,39(19):82-83.
[46]杜硕.考虑现浇混凝土板配筋影响框架抗倒塌机制分析[D].河北联合大学,2012.
[47]邹诚.某装配整体式框架-现浇剪力墙结构预制构件及连接节点设计[J].建筑结构,2022,52(S2):1437-1441.
[48]吕伯阳.基于耗能的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节点拆分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22.
[49]罗顺祥.新型全装配式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抗震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21.
[50]刘睿.独立基础上带现浇楼板的RC框架子结构抗震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21.